其中,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全球前十,廣州排名第21位,成都、青島排名迅速,分別位列全球第43位和第47位,南京位列全球第89位,而Xi安、天津、杭州、大連、武漢排名相對落後,提升空間較大。上海躋身世界前三,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報告顯示,中國內地金融中心的“硬實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擴展數據
金融中心的“馬太效應”很明顯。
自2007年3月起,英國倫敦Z/Yen集團發布了首個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1),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進行連續評價和排名。從那以後,這份名單每年在三月和九月更新壹次。今天發布第28期,覆蓋全球111個金融中心城市和10個候選金融中心城市。
最新排名顯示,前十名中,上海、香港、深圳和蘇黎世均有所提升,東京跌至全球第四,新加坡再次跌至全球第六。
報告指出,這壹時期全球金融中心的整體得分有所下降,但十大金融中心的得分均逆勢上升,全球金融中心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數據顯示,本期全球金融中心平均得分較上期下降41分,超過80個金融中心得分下降,但十大金融中心平均得分較上期上升7.7分,或反映出只有少數頂尖金融中心在疫情影響下保持了較高的市場認可度和信心。
英國智庫Z/Yen Group主席梅尼(Michael Meneni)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確實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不是唯壹的影響。在危機爆發之前,許多不確定因素迅速增加,如國際貿易、國際關系、技術發展等等。這些因素確實導致了最近兩期指數的大幅波動。
邁克爾·梅內尼(Michael Meneni)認為,盡管平均得分有所下降,但排名指數中前十大金融中心的得分卻逆勢上升。疫情期間,大城市和港口城市仍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CBN-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上海排名連續上升,首次進入全球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