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財經委員會共同繁榮

財經委員會共同繁榮

17月8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以下簡稱會議)正式召開,其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是討論的重點。

1985首次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有利條件。

什麽是共同富裕?在8月26日舉行的中宣部新聞發布會上,中央金融辦副主任韓文秀表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而不是少數人的富裕;是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了,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空虛;是有壹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千篇壹律的平均主義。共同富裕靠共同奮鬥,這是根本之道。要允許壹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帶富後扶富,不要搞“殺富濟貧”。

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道路上,中國應該在哪些方面精準施策、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為了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布結構,有哪些具體路徑值得探索?如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協同的基本制度安排?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俞妙傑特聘教授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采訪中,余妙潔反復強調稅制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設計更加科學的稅制結構,降低間接稅比重,研究征收資本利得稅、房地產稅、遺產稅、贈與稅、奢侈品消費稅等稅種,有助於化解階層固化風險,完善分配制度,更好地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1世紀”: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堅持循序漸進,充分估計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如何理解“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

余妙潔:總的來說,我國收入基尼系數的絕對數比較高。根據我掌握的最新數據,2020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41,雖然在發展中國家中處於較低水平,但仍高於0.4的國際警戒線。

從新發展理念中的“協調”來看,中國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不協調。

首先是城鄉差距。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的城鄉收入比達到了接近3.5的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壹數字逐步下降,2020年達到2.56,但距離發達國家1.6的水平仍有壹定差距。

第二是行業差距。從不同行業的從業人員年薪來看,排名前三的信息互聯網行業、科技行業和金融業的薪酬水平遠高於排名後三的建築業、餐飲業和農業,相差3倍以上。

第三是地區差距。東部地區的工資水平高於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

從整體到結構,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在這裏得到體現。因此,會議指出,要分階段推進共同富裕。

“21世紀”:會議指出,要為人民群眾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目前阻礙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流動的主要因素是什麽?我們應該如何為此制定精確的政策?

余妙潔:阻礙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流動的主要因素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戶籍制度的限制使得人口無法按需流動。

其次,即使人才能夠在大城市獲得戶口,他們也將面臨高房價的問題。

再次,由於目前針對資本所有者的政策相對寬松,其下壹代比其他階層更有可能獲得資源並取得成功,階層固化的風險正在增加。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稅收調整是關鍵。目前,中國的稅收結構仍以間接稅為主,即使在稅制改革後,以增值稅和營業稅為主體的間接稅仍占40%左右。間接稅將稅負轉嫁給消費者。基於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間接稅呈現遞減特征,加重了中低收入者的稅負。這種稅收結構對勞動力的調節綽綽有余,但對資本的調節作用較小,因此應提高直接稅的比重,同時征收稅率相對較高的資本利得稅、遺產稅和房地產稅。

形成橄欖形分布結構

265438+20世紀:為了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布結構,有哪些具體路徑值得探索?

余妙傑:會議明確了五項工作要求。總體而言,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相協調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和轉移支付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度;具體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和取締非法收入。

總的要求是既要暢通向上流動通道,又要強調底部保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的原則是強調效率與公平的統壹。

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關鍵是保就業、保市場主體。在疫情沖擊下,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因此必須采取穩健的貨幣政策幫助它們走出困境。另壹方面,我們也可以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減稅降費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

至於高收入的合理調節,還是要從稅制改革這個入口來突破。此外,要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從以上五個方面形成橄欖型的正態收入分配結構。

《265438+20世紀》:著力加強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基礎性、普惠性、綜合性民生保障建設對促進共同富裕有何意義?

余妙潔:現在中國經濟面臨兩大挑戰。壹方面,國際形勢空前復雜,反對全球化的勢力上升。另壹方面,從內部環境看,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民生工程建設,做好生育、養育和教育工作,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國實施了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雙減”政策的實施也為提高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邁出了堅實的壹步。還要堅持“房住不炒”,從供需兩端調節房價過高問題。同時,要重視養老和醫療工作,為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做好充分準備。

如何改進第三次分配

“21世紀”:會議指出,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相協調的基本制度安排。三者的內涵和特點是什麽?

余妙潔:初次分配主要看市場,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妳可以根據各種因素的邊際貢獻參與分配。初次分配的核心目標是把經濟蛋糕做大,強調效率。

再分配主要通過稅收、社會保障和財政轉移支付進行調節,強調公平。

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通過道德和社會價值的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捐贈和慈善事業,以更好地實現“先富起來、後富起來”的目標。

《21世紀》: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要註意哪些方面?如何有效規避慈善領域的“黑天鵝”風險?

余妙潔:2019年,中國捐款占GDP的比例僅為0.15%,捐款數量仍然很少。慈善文化尚未深入人心,個人捐贈比例不足40%,而西方發達國家達到75%。富人的捐贈意識也相對較弱,他們大多通過代際傳承來管理財富。

為此,壹方面要倡導高收入群體和盈利企業肩負起社會責任,更多地投身慈善事業。

另壹方面,稅收制度的設計和改革應該更加科學。這裏我提出五點。

首先,應盡快研究征收資本利得稅、房地產稅、遺產稅和贈與稅的方案。

二是推動形成寬稅基、低稅率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第三,對不同行業實行差別化稅率,致力於科技創新的企業應該減稅,而包括娛樂業在內的收入異常高的行業應該征收重稅。

第四,要研究對奢侈品征收消費稅。

五是要充分發揮稅收對捐贈的激勵作用。

如何有效規避慈善領域的“黑天鵝”風險?我們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和完善公益事業中的會計和審計制度,避免虛假公益和真實洗錢的現象。

返回21經濟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