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2000年到2020年各行業的紅利期

2000年到2020年各行業的紅利期

2000年的股市受到政策面(新股發行改革,從審批制轉向核準制,不再對股票發行市盈率進行限制,向二級市場投資者市值配售新股;“雙向擴容”,以超常規方式培育機構投資者)和基本面(經濟政策始終強調擴大內需而沒有收緊,貨幣政策持續寬松,資金利率保持低位,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結束了此前七年的下行周期,也結束了此前幾年的通貨緊縮局面)的雙重利好,出現大漲行情(滬指全年上漲52%,站上2000點)……創業板呼之欲出(但恰逢美國納斯達克連續暴跌、確認了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為了防範風險,暫時擱置)……億安科技成為A股歷史上第壹個股價過100元的大牛股……

2000年10月,《財經》雜誌刊登《基金黑幕——關於基金行為的研究報告解析》,指出基金不僅沒有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而且存在違規操作……

2000年底留給市場的潛在風險:壹是A股歷史中不斷循環往復的現象——股市漲多了各種監管就會趨緊……二是“國有股減持”問題浮出水面,周小川表示有決心妥善解決A股、B股和國有股不流通的兩大歷史遺留問題;三是上證綜指平均收益率提升至65倍,而當年上市公司凈利潤僅小幅回升(全年凈利潤增速僅2%),高估值與業績增速出現了明顯不匹配。

2000年3月前是科技股和網絡股的神話,行情見頂時間與當時美股納斯達克見頂的時間大致吻合。當年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浪潮盛況空前。2000年的市場行情,怎麽看都是那麽的“不價值”——市值越小漲幅越高,公司ROE越差股價表現越好。

2000-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趨勢

第壹階段是2000-2007年,加入WTO之後的經濟騰飛(1999.12 6.7%,2007.06 15.0%)。我國充分發揮低成本的制造業的相對優勢,同時學習先進技術、引進國外優質產業,進壹步優化產業結構,開啟了七年之久的加速增長周期。這個時期中國經濟主要靠投資驅動,2003年基建投資增速突然快速崛起,疊加制造業投資再加速,引起經濟全面過熱,最後壹系列政策開始“遏制經濟過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位回落,但依然保持很高的絕對水平。

第二階段是2007-2010年,金融危機引發經濟斷崖式下跌,隨後在V型反轉(2009.03 6.4%,2010.03,12.2%),這是繼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的二次探底,也是全球性的經濟衰退。2008年貨幣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上半年的“雙防”到年底推出“四萬億”刺激計劃,在寬松政策環境下,2009年開始中國經濟迅速反彈實現V型反轉。

第三階段是2011-2020年,經濟新常態,總量增速下行、經濟波動變小、結構轉型全面推進。“四萬億”計劃過後,政策面全面收緊,經濟增速再度放緩,開啟了近三十年最長的壹段經濟下行周期。2010年以來的經濟增速換擋,其實體現了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轉換,出口和投資的拉動作用趨弱,而政策層面的指導方向也從經濟總量增速切換到經濟結構的優化,2011年以後消費逐漸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中國經濟走出了L型走勢,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前進,經濟結構轉型所帶來的紅利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