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審計結果的有效利用是內部審計價值最直接的體現,也是推動內部審計發展的動力。但在審計執行和落地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1,有問題

(壹)審計結果質量不高

審計結果的質量決定了審計結果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審計結果的質量與內部審計師的獨立性、公正性和勝任能力密切相關。在實際管理中,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平行,由副總經理或總會計師直接領導,其獨立性大大降低。

同時,絕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是具有豐富財務知識的會計師,但他們缺乏對業務、信息技術和審計專業知識的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在調查處理問題、提出審計整改建議等方面。,它是膚淺的,它更多地反映了個人行為和欺詐錯誤。未能從根源上對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和深入的歸納分析並提出審計建議,導致問題被查處和承諾,審計工作水平未得到有效提升。

(二)沒有打通使用渠道的結果

審計結果的有效利用離不開各部門的協調和對結果的認可。但由於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涉及重大經濟決策或商業秘密,審計結果不對外公開,審計取證、審計報告和重大事項只能由主管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共享,審計結果的影響和應用受到限制。

同時,部門領導對審計工作有很強的抵觸情緒,認為調查審計問題是對自己工作業績的否定。面對審計發現的問題,他們往往避重就輕、推卸責任,而不是防止拖延、加強風險防控、拓展成果運用。此外,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的協調性有待加強,沒有形成監督合力,限制了審計結果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三)整改落實不到位

部分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重在問題排查,忽視整改監督,導致部分問題被選擇性整改、逾期未整改。同時,審計整改責任主體不明確,缺乏審計整改問責機制,導致對審計整改重視不夠。整改工作浮於問題表面,主要集中在財務部門,如賬目對賬、固定資產報廢處理等。

然而,審計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需要多個部門聯合整改。由於重視不夠、部門領導缺位,對深層次問題簡單處理,無法從體制機制、風險防控等方面優化流程,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提質增效的價值。

2.解決方案和建議

(壹)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只有確保內部審計工作不受幹擾,才能確保內部審計意見、結論和建議的公正性、客觀性和權威性。因此,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應獨立於其他職能部門,直接受黨組織和董事會領導並向其報告。成立審計委員會,加強內部審計管理,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同時,內部審計人員應廉潔自律,嚴格遵守審計“八個嚴禁”的要求,審慎客觀。

(二)提高內部審計結果質量

首先,加強內部審計人才建設,培養精通業務、數據分析和財務審計的人才。加強人才交流,開展業務培訓,學習優秀內審經驗。同時,定期進行崗位輪換,了解不同崗位的職責和風險。其次,轉變審計觀念,內部審計不僅是監督,而且是評價和建議。

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有效性意識,把發現問題與徹底調查統壹起來,把防範風險與保值增值統壹起來,提高審計建議的可執行性和有效性,確保審計結果更深入、更徹底。

(三)建立內部審計結果交易所

相互共享制度打破了信息壁壘,形成了交流和成果共享的良性機制。通過內部審計專題交流會或成果交流會,就審計發現的問題和典型案例與各部門進行溝通,加深內部審計人員和各部門對問題調查處理的認識,促進審計建議的優化,有效避免因違反職責造成的資源浪費。同時,聯合紀檢監察、人事組織部門,構建協同監督格局,加強信息溝通,擴大資源共享。

(四)落實整改主體責任,完善整改機制。

單位或部門負責人作為整改第壹責任人,明確審計整改時間和措施,建立整改問題臺賬對整改情況進行管理。制定責任追究制度,對不配合的部門和個人追究相關責任。同時,完善整改跟蹤機制助力推進改革,對整改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及時疏通明確方向,避免整改措施偏航偏差,並定期開展審計,確保審計壹分不漏、規範有序。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不作為任何商業投資的依據。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有關海外投資的信息,請與我們的專業投資顧問交流。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