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這是出於對未來長遠戰略的考慮,如果有壹天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安卓系統不給我們用了,搞封鎖,Windows和蘋果系統也都不給我們用了,那到時候我們是不是就傻眼了?”9年前的2012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發表過如上這壹段講話,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關註,認為是華為將要自研操作系統的開始、是壹個關鍵信號。9年後的現在,華為自研的鴻蒙操作系統終於問世誕生,向世界宣告了華為開始正式進軍手機操作系統這壹大領域。鴻蒙作為中國自研操作系統的誕生,確實打破了美國在操作系統這壹領域的封鎖、可喜可賀,但是在歡欣鼓舞的背後,我們實際上也需要看到另外壹個很現實的問題。就算是手握鴻蒙,華為在下壹階段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開拓國內市場也僅僅只是第壹步,長遠的國際市場對於華為而言將會更加艱難。
鴻蒙系統的誕生頗有些曲折,甚至於可以說其壹開始並不是華為的主要項目,僅僅只是作為壹個備用的自保項目而存在。早在2018年的時候,華為公司在談及鴻蒙系統在研時就曾公開表態,稱鴻蒙系統只不過是為了自保而設立的項目,就像任正非當年所說的那樣,防止在操作系統遭遇封鎖之後出現“無系統可用”的尷尬。換言之,以“備胎”身份存在的鴻蒙系統在壹開始是並沒有詳細的面世計劃的。只有等到情況和局勢的發展真正到了需要它的時候,鴻蒙才會面世,而如今華為所面臨的困局,也正是到了需要鴻蒙來扛起重任的時候。
時間是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開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加以制裁限制,在此之後,美國先後出臺了多項制裁舉措,其中包括禁止安卓系統的研發方谷歌公司,對華為公司的 科技 產品進行任何技術支持,這實際上已經對應了任正非當年“要是不給我們用安卓怎麽辦?”的語言。而在谷歌公司最新的操作系統“安卓12”發布會上,其合作夥伴名單中已經不再出現之前以常客身份出現的華為公司。未來的全新安卓系統將不再適用於華為手機,這樣的情況似乎正壹步步走向現實。
除開操作系統上的限制之外,真正導致華為將鴻蒙提上正軌、並最終加速研發完成的另壹個重要原因,便是美國制裁對於華為主要業務的沈重打擊。因為芯片領域對華為的全面制裁封鎖,華為與臺積電、高通等著名芯片巨頭的合作幾乎都被美國壹刀切斬斷。由此造成的結果,便是華為在手機終端領域業務的斷崖式暴跌。2021年最新的數據顯示華為手機出貨量對比上壹季度暴跌18%,全球市場占有率已經下滑至4%,這也就意味著華為從曾經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二,跌落至了如今第六的位置,並且很難保證這壹數據和排名將來還不會再繼續下跌。手機終端領域的重挫迫使華為需要找到新的破局點,就現在看來,華為選擇的這壹破局點已經明確:鴻蒙。
鴻蒙的誕生意味著中國自研手機系統的正式問世,於愛國情懷和華為在國內市場的品牌口碑,鴻蒙系統想要拿下國內市場的成功其實並不難。但是如果放眼國際市場來看,華為面臨的困難仍然是非常巨大、堪比大山。在全球領域範圍內,安卓以及IOS各占手機操作系統的半壁江山,其中安卓對於手機操作系統的占有率高達68.63%,IOS系統對手機操作系統的占有率稍小,但仍然高達30.99%。中國的國內市場龐大、是世界第壹大規模的手機消費市場,但即便是在成功拿下國內市場、旗開得勝之後,華為和鴻蒙要面對的,仍然是安卓和IOS兩大系統將世界市場幾乎瓜分殆盡的“地獄式難度”。要想真正實現走出去、做大做強,華為勢必會面臨著如同當初發展手機業務壹樣的老路難題。
在兩款主流手機系統都被美國緊緊把持的情況下,鴻蒙到底能不能走向世界?如何走向世界?怎麽面對美國如當初制裁手機和芯片時壹般的二次制裁封鎖?美國引領下的西方秩序,已經向華為手機和華為5G說了“不”,很難保證美國不會故技重施,動用自己的影響力來使盟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拒絕排斥鴻蒙系統。屆時的華為又該如何破局?如何避免再度陷入進軍國際市場被美國控制的困境?
在進軍國際市場前先拿下國內市場,這將會是華為展開後續大戰略的關鍵開局壹步。以國內市場的良好表現和超前的先進技術向世界展示,美國的影響力也不可能讓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對華為說不,對先進 科技 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之壹。只有在技術上真正做到了領先,後續的壹切皆有可能才有機會成為現實,期待著華為能在鴻蒙誕生之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