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關於危房改造措施的報告

關於危房改造措施的報告

隨著個人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舉報的使用越來越頻繁。需要註意的是,報告在寫作時是有壹定格式的。那麽妳知道標準的正式報告格式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危房改造措施報告,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危險房屋改造措施報告1 1。高度重視,周密部署。

該局黨組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精心組織,努力高效率、高標準、高效益、高質量地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為確保改造任務順利完成,各鎮成立了危房改造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鎮長任副組長,分管民政的班主任、城管局長、財政局長、區書記為成員,並設立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民政辦公室,負責改造日常工作

二、深入調查,公開確定改造對象。

為了讓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真正感到溫暖,各鎮要組織人員上門調查,嚴格按照程序,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公示申請條件、公共救助政策、公開審批程序和結果,陽光操作,接受群眾監督。改造對象必須公示,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優撫對象家庭優先改造,鎮政府審核後報民政局審批。

第三,嚴格監督實施

每周通報壹次進度,每月督導壹次,縣局分組督導,縣、鎮、區、村層層落實責任,確保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各村支部書記負責重建對象的施工安排,幫助籌措資金解決資金困難,聯系施工隊,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危房重建的工程質量。

四、認真組織危房改造驗收和備案工作。

按照危房改造標準和要求,嚴格驗收,做到壹戶改造、壹戶驗收、壹戶達標。真正把危房改造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創優工程、貧困家庭安居工程,建立危房改造前後照片檔案,做到壹戶壹檔,規範管理。

危房改造措施報告第二部分: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壹項重要惠民政策。是完善新型社會救助制度,確保農村貧困家庭居民有房住的道德政策措施。也是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為進壹步了解全縣農村危房改造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年3月以來,黃平縣審計局開展了11鄉鎮政府2014年度危房改造資金專項審計,並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縣農村危房改造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項調查。根據調查情況,提出了壹些建議和對策,以供參考。

壹、黃平縣農村危房的基本現狀。

2014年,黔東南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我縣分配農村危房4500戶,其中五保戶壹級危房12戶,低保戶900戶(壹級戶100戶,二級戶420戶,三級戶380戶),困難戶3564戶(壹級戶400戶)。

由於黃平的歷史和地理原因,黃平經濟相對落後,農村危房數量多、位置分散。重建對象經濟實力較弱,很難進行危房改造。

二,黃平縣農村危房改造的成效

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以來,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農村危房數量逐步減少,貧困群體居住條件得到有效改善;二是農村面貌有所改善。拆舊建新,美化了農村環境,提高了農村生活水平;第三,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農村危房改造使農村貧困群體共享了改革發展成果,增強了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密切了黨群幹群關系,促進了社會和諧。

三、當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危房改造是壹項動態工程。通過長期持續努力,我縣農村危房改造取得初步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幸福預期和生態宜居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存在壹些具體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建資金支出進度不按重建項目完成進度支付(兌現),存在資金缺口。2014年中央和國家農村危房改造財政補助資金仍拖欠,共計106.910000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應11459600元,實際到位資金10840900元,仍拖欠。國家級補助資金應為45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404.96萬元,赤字4.504億元。

2、縣財政困難沒有及時配套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截至2014、12、31年底,2014年度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並通過驗收。全縣只有11個鄉鎮發放(兌現)了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截至2015年3月25日,已支付(兌現)3266.8萬元,占分配給全縣11鄉鎮用於重建的3334.09萬元的97.98%。

3.操作程序需要標準化。操作層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危房鑒定難,危房鑒定由專業部門承擔,鑒定費用高,困難群眾負擔不起;二是危房改造的名額,大多是各村根據自己村的實際情況上報的。在壹些地方,存在著關愛親友的現象。壹些村幹部工作程序不到位,公開性、民主性沒有充分體現,甚至引發村幹部與群眾的矛盾。三是在農村危房統計調查過程中,深度不夠,存在誤報漏報,沒有動態的信息采集機制,使得建設部門掌握的實際數據存在偏差。

4.嚴重缺乏技術服務。農村危房改造實施以來,技術服務和質量監督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仍處於群眾自發無序管理狀態。壹是裝修戶大多聘請社會工匠進行裝修,裝修過程中存在人工和建材的浪費,給弱勢群體造成損失。二是危房選址、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缺乏技術指導,部分新裝修房屋存在技術缺陷和安全隱患。三是缺乏政策引導,群眾對農村危房改造惠民政策認識不深,理解有偏差。

5,存在蓋房子彌補盲目攀比的現象。審計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大肆擴建自建房屋,意圖借危房改造之機謀取自身利益。群眾盲目攀比,建築面積和總造價超標,容易出現因建返貧現象。比如崇安鎮有兩個農民經濟條件不錯,被納入農村危房改造。按照困難戶壹類、二類補助標準給予補助,但其危房改造成新房的費用分別為40萬元、60萬元。

四。農村危房改造的對策和建議

1,政策調整和政策引導。建議上級財政部門加大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投入,減輕縣級財政配套資金壓力。縣級財政部門要嚴格執行《中央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及時撥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擴大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同時,建議改變資金管理模式,明確責任,根據經濟實力確定分擔比例,將分配方式由分類分期分配改為驗收後通過銀行賬戶直接分配救助對象。

2.加強服務和分類指導。鄉鎮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專人負責這項工作,堅持以質量為核心,制定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設管理、技術指導和驗收辦法,按照誰驗收、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嚴格的建築責任制、驗收責任制和房屋驗收備案制;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督管理,嚴把選址、施工等關鍵環節質量關。在舊危房改造過程中,要建立組織機構,指定專人對舊危房改造進行檢查和監督。規劃建設部門要落實項目實施監督驗收,同時加強對社會工匠的技術培訓,確保持證上崗;國土部門要做好土地檢查,督促嚴格執行壹戶壹宅制度;民政部門應當做好困難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資格核查工作。村兩委幹部要加強政策引導和宣傳,幫助解決農民建房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的有效手段,建立政府、企業、銀行、社會多渠道融資的有效平臺,為危房改造項目的啟動和實施提供資金保障。

3.加強宣傳,規範操作。註意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向群眾講述政策、規劃和成本測算,使政策規定、補貼對象和補貼標準公開化,讓農民了解和掌握基本政策,消除依賴。為保證評估制度的公開透明,采取農民申請、村級初審、鄉鎮審核、縣級審批、上級備案的程序,合理確定改造對象,保證評估過程的公開透明,杜絕托親帶友現象,使危改工作得到群眾認可。對於在重建資金中發現的問題,要區別不同情況,寬嚴相濟。對危改資金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財政、紀檢等部門通報,對存在的問題,通過有關主管部門督促鄉鎮壹級迅速整改。對嚴重違反財經紀律,貪汙挪用重建資金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嚴肅處理,並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