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竟然寫了6000多字的致謝,回顧了自己雖“坎坷崎嶇”但“充滿了光亮和希望”的求學之路,並對65位幫助過他的好心人並壹壹進行感謝。道路的曲折導致他的有感而發。
回顧是必要的,細讀之,他真情實感讓人潸然淚下。大涼山的孩子,長期浸潤在還算比較民族的區域中,竟然有如此明確理想和目標,實屬不易。當然父母的意誌和引領也十分重要。但小時候吃的苦,就是壹路上面對各種困難的盔甲。
兩三年前,我接觸過壹個彜族的漢子的漢族媳婦,去過大涼山過春節,文化的差異讓她難以忍受。那裏的人殺了羊就直接放在鍋裏燉,包括沒有清洗過的羊大腸此類的內臟壹起。好了就直接吃。也不常洗澡。中午之後都是吃飯,午飯到4,5點;晚飯宵夜都壹直到淩晨。女孩子地位不高……所以,能願意走出大涼山,真實地用知識改變命運,值得點贊。
每個人的信仰來自其對生活的理解。看著他還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回饋社會,反哺社會,樸素人生的底色,不被外界的繁華所迷失,難能可貴。人生因奮鬥而出彩,這位小夥子,妳亦是別人路上的壹道光,知識改變命運亦改變認知,為妳加油。
多麽希望我們家孩子也能這樣呀,啥時候才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