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淺淡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因素

淺淡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因素

(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因素

影響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壹,會計假設。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四條規定會計假設,但無壹不對會計信息真實性構成威脅。會計主體假設在實踐中難以嚴格做到,如公司經濟活動與個人私下活動難以完全分開,差旅費、電訊費、業務招待費就是最好的例證,貨幣計量與穩定假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受到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沖擊;持續經營假設也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因為公司的壽命與實體資產的壽命不可能完全壹致。會計分期假設也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為人為劃分的會計期間並不能絕對地反映客觀真實如本期實際發生的差旅費由於出差人員的不及時報賬,不得不記入下壹會計期間。

第二,會計原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的除真實性外的其他十壹項原則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會計信息真實性。(1)歷史成本原則。以歷史成本報告資產,並不能代表其現行成本或變現價值。在通貨膨脹普遍的情況下,由於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收入則按以後取得的市場價格計價,這樣將通貨膨脹引起的較高收入同較低歷史成本配比,會多計收入少計成本,造成虛增利潤的假象,在壹定程度上削弱會計信息的可靠性。(2)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會計主體實行寬松信用政策的賒銷方式下了,會導致壹方面應收賬款余額增加,貨款收不回來的可能性增加,從而壞賬損失加大,另壹方面銷售收入增長,利潤總額增長,公司所得稅、應交增值稅也相應增長,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並不增加,甚至還可能出現負值,公司資金會異常短缺。(3)穩健性原則。穩健性原則要求少計或不計可能的收入,多計可能的損失或費用,這就使會計人員偏離客觀的、公正的、中立的立暢?主觀判斷的偏向性必然降低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例如,運用穩健性原則後,如果可能的收入在將來實現,可能的損失在將來不發生,那麽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就會受到影響,穩健性原則也是建立在會計人員判斷基礎上的,如果用之過度,就會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玩弄數字的工具。(4)重要性原則。該原則從成本效益角度考慮允許會計主體不反映相對不重要的信息,使會計信息達不到100%的完整、真實。(5)配比原則。該原則的運用會出現待攤費用、預提費用,而這兩項費用本身就帶有不準確性。

第三,會計政策。由於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公司經濟活動的多樣性會計準則允許會計政策和多重選擇,但往往因選擇的會計政策不同而產生不壹樣的會計信息。如果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使用備抵法處理壞賬損失,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確定存貨的結存價值等,都會減少當期利潤;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采用先進先出法則會少計經營費用從而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第四,公司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是今後的加工者,因此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的質量。

(壹)公司內部因素

1.企業領導行政化和會計人員監督權的弱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目前我國對大部分集團企業的領導的管理仍然集中於政府部門,這種管理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使集團企業的領導不僅是壹個企業家還要是壹個政治家,導致會計信息要迎合企業領導的意誌,而使會計信息失真。同時,人事管理制度還未市場化,企業職工流動困難,會計人員不得不按企業領導的意誌進行會計核算,會計人員所應有的監督權被弱化,從而使會計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業的實際經濟狀況

2.會計人員的素質

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當然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的真實程度。會計人員的素質包括兩個方面: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有人說,會計人員天天和錢打交道,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這裏就包含壹個政治素質問題,因為政治素質高的會計人員能夠從嚴要求自己,完全能夠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政治素質差的人往往抵擋不住錢的誘惑,成為貪汙腐敗分子,更談不上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了。

會計準則允許會計人員對會計原則、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等的多重選擇,這樣有利於會計人員從公司實際情況出發,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但究竟會計人員如何選擇應用,則完全是個人的事,選擇的合理與否,直接取決於會計人員的道德水準。

3.內部控制不健全

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減少或避免會計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我國當前不少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或因設計不科學失敗或因不能落實而失效。

內部控制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信息質量控制不嚴密。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壹套行之有效的會計憑證制度、帳簿制度、稽核制度具有預防性和自動補償性功能,即會計信息在輸入、加工和輸出的過程中。均有相應的事先控制予以檢查;同時,壹旦發現某壹處理環節有誤,就有相應的不久措施予以自動糾正。二是內部審計“再控制”職能受限。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為保障會計信息質量而建立的壹套監督系統,其最基本的職能是審核會計憑證、會計記錄、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監督會計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是否嚴格執行內部控制。但我國不少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並未受到單位領導的重視,形同虛設,甚至被當作異己力量,致使內部審計工作難以展開。

(二)外在因素

1.股票發行的影響

股票發行分為首次發行和後續發行(配股、增發新股)。在首次發行情況下,根據《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要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此外,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也與盈利有關。前些年股份公司發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實行的是計劃額度制。在額度壹定的情況下,要利用這難得的機會籌集到更多的資本,只能盡可能提高新股價格。要提高新股發行價格只有在每股收益上下文章,因為新股發行價格=市盈率*每股收益,而市盈率壹般是固定股。為了多募集資金,塑造優良業績的形象,企業在設計股改方案時往往對會計信息進行粉飾。

對多數公司而言,公司上市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在證券市場上獲得持續融資的能力。目前上市公司籌資的主要方式是配股,通過配股可以得到企業急需的現金。

2.收入分配不均和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由於社會上企業與企業、部門與部門、東部與西部等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收入差距,企業的經營成果與經營者的收入聯系的緊密度低,對經營者的積極性激勵不夠,導致壹些企業經營者為了個人利益或小集體利益鋌而走險,違反財經法紀做假賬、設賬外賬、私設“小金庫”,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

3.註冊會計師審計監督質量差強人意

註冊會計師常被稱為“經濟警察”,其職責在於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提供鑒證服務,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但是,由於註冊會計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加之許多人缺乏職業道德水平和管理部門監督不力等原因,並沒能夠真正發揮“經濟警察”的作用,相反有的餓甚至與上市公司勾結在壹起,合夥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審計的獨立性要求註冊會計師的判斷不受他人和自身私心雜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