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克魯格曼的經濟思想

克魯格曼的經濟思想

我找到了(順便學了壹下):

克魯格曼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是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貨幣危機、匯率理論和經濟地理理論。

1.新國際經濟理論

國際經濟學的七個主題:

1.1.1國際貿易收益對雙方都有利,但會損害壹些利益集團。價格是最重要的貿易條件。

1.1.2貿易模式三種貿易模式:壹種是生產效率差異形成的貿易模式;二是聯系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和勞動力)的相對豐度和密度而形成的貿易格局;第三種是由相當隨機的因素形成的貿易模式。

1.1.3貿易保護貿易保護通常是國內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競爭的結果。

1.1.4國際收支國際收支分析必須參考貿易平衡、經常賬戶平衡以及資本和金融賬戶平衡。同時,必須結合每個國家的整體經濟背景進行分析,即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貿易和國民收入賬戶之間的關系,以及國際貨幣政策的各個方面。

1.1.5的匯率決定了利率平價,即利率水平的差異影響短期資本的國際流動,從而引起匯率變動。

1.1.6國際資本市場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1.1.7國際政策協調

1.2國際貿易模式

1.2.1傳統模型——李嘉圖模型又稱比較優勢理論模型,認為國際貿易是由國際勞動生產率決定的唯壹理論。然而,它是在完全自由競爭的假設下進行的,沒有考慮壟斷因素,未能反映現實,並且忽略了國際貿易對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因素。

1.2.2傳統模型——赫克謝爾-奧林模型又稱要素稟賦理論,是在李嘉圖模型之後發展起來的。國家間要素資源(勞動力和土地)的差異也會導致國際貿易。該模型還揭示了壹個壹般性結論:各國傾向於出口國內豐富的資源密集型產品。

1.2.3標準貿易模型這兩個傳統模型是標準模型的特例。壹個國家經濟增長的原因是資源的增加,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科學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也引起經濟增長。其次,在現實中,壹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總會有偏差,並不是所有部門都在同步發展。這種偏見可以將國家的經濟增長分為出口導向型增長和進口導向型增長,同時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

偏向出口的增長將惡化該國的貿易條件,並使其他國家受益;偏向進口的增長有利於國內貿易條件的改善,但對世界其他國家不利。基於這壹結論,壹些經濟學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導向型增長將惡化其貿易條件,使其福利水平甚至低於經濟增長之前。”

1.3國際貿易的各種現象

1.3.1規模經濟是指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單位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的過程。通過大規模購買原材料來降低成本,可以促進極技術人員的專業化和技術化,有利於產品規格的統壹,實現標準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單個制造商)和外部規模經濟(行業或地區),內部規模經濟往往導致壟斷和不完全競爭,而外部規模經濟則產生完全競爭。規模經濟也是國際貿易的壹個重要原因,這可以解釋為什麽同樣的國家也有貿易往來。

1.3.2國際分工是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是各國生產者通過世界市場形成的勞動聯系,是生產社會化走向國際化的趨勢,是世界各國貿易的基礎。壹般有縱向、橫向和混合三種類型,其發展壹般取決於各國的社會和自然經濟條件。國際分工模式不僅受壹國經濟特征的影響,也受歷史偶然因素的影響。對工業的暫時保護可以轉化為他永久的比較優勢。

1.3.3不完全競爭。在市場中,完全競爭無法維持,因為至少有壹個買方(或賣方)會影響市場價格。在現實中,完全壟斷的情況基本不會出現,而寡頭壟斷競爭更為普遍。每個生產商都有壹定的壟斷力量,但它們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

1.3.4國際貿易與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不完全競爭。在研究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不完全競爭比完全競爭模型更科學。

1.3.5壟斷競爭模型——最基本的不完全競爭模型。極端是壟斷競爭,是指包含排除、限制自由競爭的壟斷行為的壹種競爭模式。它具有市場競爭大、壟斷少的特點。壟斷競爭也會產生國際貿易促進。

1.3.6國際傾銷。傾銷的條件是市場不完全競爭,國內外市場相對獨立。從事傾銷的壟斷廠商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價格敏感度不同。當制造商在市場上不具有絕對優勢地位時,他們可以通過增加出口來擴大生產,增加價格優勢並獲得更多利潤。完全相同的產品也會在國際貿易中造成傾銷。

1.3.7大量具有外部經濟的單個制造商集中在壹個地方的規模經濟是規模經濟的壹種。外部經濟的形成有利於專業化市場的形成、勞動力的流動和溢出。外部經濟可以促進國際貿易,但同時會導致壹個國家陷入“固定”的生產模式,無法做出改變並受到傷害。

2國際要素流動

2.1國際貿易中的勞動力要素

2.1.1移民形式的勞動力要素流動對勞動力要素流動有諸多制約,容易引發政治問題。勞動力要素流動呈現以下趨勢:壹是勞動力流動逐年增加,各國正常勞務逐步放寬;二是鼓勵技能人才流動,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第三,勞動力的流向發生了變化。

2.1.2勞動力流動與國際貿易勞動力流動的主要因素是要素稟賦的差異,兩國同行業存在勞動力相對充裕而相對缺乏的現象。勞動力流動將對各國的收入分配產生強烈影響,並導致某些群體的利益受損。勞動力要素的流動有時可以取代國際貿易,增加世界總產出並使所有國家受益。

2.2國際貿易中的資本流動。資本的國際轉移(包括單向、雙向和多向流動)包括國際借貸、投資、外匯交易、證券發行和流通,並分為長期和短期資本流動。

2.2.1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特征是:國際投資者多元化;資本流動的數量和速度增加,但巨額短期資本容易對壹國經濟秩序產生不良影響;各國壹般采用跨國公司的形式進行直接投資。

2.2.2國際資本流動的形式之壹——國際借貸是指壹國向另壹國借款用於消費。任何社會都面臨著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的選擇。

2.2.3跨國公司與資本流動跨國公司與國際借貸的最大區別在於其背後有母公司的目的,即擴大公司的控制權。跨國公司不僅可以通過跨國子公司分散和控制資本,還可以通過跨國子公司增加對當地資源和市場的控制。即壹方面充分利用資本,另壹方面將他國資源內化為本國資源,從而獲得更多利益。此外,通過跨國公司的形式,母公司可以在當地生產和銷售產品,繞過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從而提高其產品的競爭力,這也非常有利於其產品進入當地市場。基於這些諸多優勢,母公司將積極向海外擴張並設立大量跨國子公司。

2.2.4跨國公司和國際貿易跨國公司的存在促進了資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轉移,並加強了國際資源的整合,使各國的資源利用更加有效。其次,從廣義上講,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發展中具有與勞動力要素和國際貿易相同的作用,它們都有助於國家間的經濟壹體化。

3國際貿易政策

3.1國際貿易中的自由貿易。克魯格曼的自由貿易是指沒有進口關稅、出口補貼、國內生產補貼、貿易配額或進口許可證的貿易。貿易自由不僅將為各國融入世界經濟提供難得的機會,還將為貿易各方帶來福利改善。

3.2各國是否應該實行自由貿易。自由貿易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3.2.1自由貿易有利於提高效率。

3.2.2自由貿易可以帶來額外的好處。自由貿易的額外好處之壹是規模經濟。

3.2.3自由貿易可以為某些利益集團服務。

3.2.4自由貿易不利於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

3.2.5自由貿易損害了某些群體的利益。

3.3關稅

3.3.1關稅分類從量稅和從價稅

3.3.2關稅特點。政府進出境的貨物和物品是征稅對象,統壹征稅;可以調節進出口貿易;這是政府實施統壹外交政策的壹種手段。

3.3.3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征收關稅將增加進口國政府的收入;征收關稅會提高進口產品的價格,減少其銷量;征收關稅會給進口國消費者造成損失;征收關稅給進口國的生產者帶來利潤;征收關稅有利於出口國的消費者。

3.3.4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中的兩大問題。進口替代工業化與二元經濟。

進口代替工業化:壹個國家采取各種措施限制某些外國工業產品的進口,促進國內相關工業產品的生產,並在國內市場上逐步用國產產品取代進口產品,從而為其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工業化。避免過度支撐,否則有害無益。

二元經濟問題是指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壹種狀態,即相對落後的農業部門與較現代的工業部門並存。二元化與同壹國家的國際貿易政策密切相關。壹國的貿易政策可能會使二元性問題更加嚴重,例如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可能會造成制造業和農業之間的較大工資差距並加劇二元性。

外向型工業化。也就是說,國家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相關工業部門的發展,目的是向發達國家出口工業產品,從而擴大對外貿易,使出口產品多樣化,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4匯率理論

4.1匯率相關內容

4.1.1匯率是指壹種貨幣對另壹種貨幣的價格。匯率在國際貿易中起著核心作用,因為它使我們能夠比較不同國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

4.1.2匯率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主要是比價和調節杠桿(匯率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以及該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如果妳回來進行激烈的變革,將增加從事國際貿易交易的風險。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許多發展中國家將長期采用固定匯率制度,歐盟將在其內部推動統壹的歐元區。

4.2外匯市場

4.2.1外匯市場特點。交易量巨大(2001,1.2萬億,與1989年相比每天都翻了壹番);24小時運作;主要是美元;有壹定的風險。

4.2.2外匯市場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可以對沖;可以進行外匯投機;可以提供融資

4.3匯率和利率

4.3.1匯率與利率的關系

在外匯市場上,匯率與其他商品壹樣,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利率會影響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利率上升,貨幣走強;利率下降,貨幣疲軟。”

在外匯市場上,除了利率之外,預期匯率的變化也會影響匯率。

4.3.2短期和長期貨幣供應與匯率的關系

貨幣供應量的永久性增加將使經濟中的許多價格長期上漲,以本國貨幣衡量的外幣價格上漲就是其中之壹。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貶值,反之亦然。

4.4固定匯率制度

4.4.1固定匯率制度的特點。壹方面,它可以確保匯率的穩定,阻止國際熱錢的投機行為,避免匯率波動的風險;另壹方面,它不能利用匯率變化來調節國際收支,有時甚至會破壞內部經濟平衡。

4.4.2在固定匯率國家,中央銀行通過外匯交易來固定匯率,以維持資產市場的平衡,從而將匯率固定在壹定水平上,通常采用匯率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來穩定幣值。

4.4.3固定匯率國家將“突然”使用匯率政策來改善其貿易平衡和增加就業。匯率調整後,中央銀行必須在外匯市場上重新交易,以維持新的固定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