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們的消費現狀和特點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價值取向。作為當代大學生中的壹員,作為壹群對中國經濟發展深感關註、對中國經濟深感憂慮的充滿活力的大學生,我們通過深入五所高校進行深入調查和數據收集,完成了這份調查報告,並試圖從消費意向、消費意識和消費心理等角度解讀當前鄭州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趨勢。也許我們的數據不夠權威,也許我們的分析不夠準確,但我們有自己的視角、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方法。它代表了我們自己的聲音。希望讀者和所有關心大學生消費的人都能通過這份調查報告把握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趨勢,解讀大學生消費新理念。本次調查的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目的:第壹,通過對鄭州市大學生消費現狀的調查,我們希望找出21世紀初鄭州市大學生的消費構成和消費差異以及影響其消費構成的主要因素。第二,通過對鄭州高校的抽樣調查,試圖解讀我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意識和消費心理。
二。基本信息:
調查對象壹般定義為鄭州市高校的所有全日制讀者和專科生。為了更好地細分目標受眾,采訪對象分為藝術生、畢業生、以及其他形式的校本部和專科生。研究生和成人學生由於人數相對較少,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未納入本次調查。
表2-1
從表1—1可以看出,本次調查主要涉及鄭州市的五所學校和七個校區,同時也考慮了鄭州市幾大高校集中區。此外,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其中有效問卷765份,有效回收率為76.5%。該問卷於2003年10月3日至22日發放,共收到65438份問卷。有效問卷中,本科生511,專科生254人。以本科生為主的大學是本次調查的主體。其中男生491,女生274,男女比例約為11:7。這與上述院校多為理工類院校密切相關。本次調查的問卷設計和數據處理主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和聚類分析等方法。主要分析軟件為SPSS11.0。
表2-2
從表1-2可以看出,本次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美術生有88人,畢業生有104人。特長生(藝術類)和畢業生也是大學生消費中不可忽視的群體。此外,在統計中我們發現,目前鄭州高校的大學生比例較大,約為66.3%,來自城鎮和城市的大學生相對較少,分別為23.4%和10.3%,這與河南省(主要面向河南省)的招生比例基本壹致。
第三,分析:
鄭州市大學生目前的消費構成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基本生活費用(衣食住行)、學習費用(學費、書雜費、研究費、電腦等。)、休閑娛樂支出(休閑、健身、旅遊、娛樂等。)和人際交往費用(人情和愛情)。對於他們每個月可以獲得的總生活費(不包括課外收入),40.0%的學生集中在350至500之間,500至650元之間,約為265,438+0.3%,高消費組(800元以上)為65,438+00.2%,低消費組(200元以下)為9.65438+。這在壹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社會分配趨於兩極分化,與他們對鄭州消費水平的總體評價基本壹致(見表3-1)。此外,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進行的中國大學生消費調查(300元以下占3.87%,300-500元占44.41%,500-700元占65,438+09.33%)相比,2002年底和2003年初鄭州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2006544年全國平均水平相當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鄭州的整體消費水平仍遠遠落後於沿海城市。
表3-1
2.消費者支出
食品支出
服裝支出35.5%41%
休閑支出
與學習相關的支出
其他支出4.3% 6.1% 13.1%
圖3-1
從上圖可以看出,鄭州市大學生目前的消費內容主要集中在食品支出和服裝支出上,其中食品支出占41.0%,服裝支出占13.1%。休閑娛樂占6.1%,與學習相關的各方面占4.3%。結合以往的調查可以看出:壹方面,大學生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費比例下降,而提高學業的消費比例上升,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費開始上升。另壹方面,大學生越來越註重健康消費,體育鍛煉和保健支出不斷上升。健康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正逐漸成為主要消費內容,而傳統的物質消費(衣食住行)或生存消費也在朝著更有營養、更註重品味的方向發展。
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吃飯已經超出了填飽肚子的範疇。盡管食品支出仍是大學生的主要支出之壹,但約47.7%的受訪者的食品支出約占總生活支出的40%。約24.1%受訪者食品支出約占總生活支出的50%。另壹方面,大學生外出就餐的成本日益增加。麥當勞、肯德基和壹些昂貴的特色小吃已成為大學生尤其是校園情侶經常光顧的地方。
數據顯示,47.3%的受訪者平均每月在衣服上花費50-654.38萬元,這意味著近50%的受訪者每年在衣服上的花費接近1000元,僅次於食品支出,尤其是對於面臨求職的畢業生來說。他們的服裝支出比其他大學生高得多。以上數據表明,作為大學生和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他們更註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這方面,女生的消費水平高於男生。在接受調查的女孩中,近30%的人擁有價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衣服。
除去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費,目前大學生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休閑和學習消費表3-2(%)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休閑娛樂消費的需求比其他年齡段更強烈,這種需求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進入新世紀後,大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外出觀光旅遊在上世紀90年代才在中國大學生中流行起來,但發展勢頭強勁,大學生已成為年輕遊客的主體。在旅遊內容方面,大學生更註重自然風光和文化品位。目前,鄭州市大學生旅遊支出占休閑娛樂總支出的40%左右,年旅遊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29.1%,相當於從不旅遊的比例為26.9%。但是,從不旅行的比例主要集中在大壹新生身上,這與他們進入大學較晚有很大關系。在旅遊支出中,25.9%的人花費在200-2000元之間。此外,近10%的大學生每年在旅行上的花費超過65438+萬元,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目前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裕。此外,目前鄭州市大學生的其他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上網、玩電腦遊戲、看電影、跳舞和健身,相應的娛樂支出也集中在這裏,如表3-2所示。然而,迪廳、茶館、卡拉ok房等新興娛樂方式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此外,女生在這方面的支出略低於男生,這與女生的閑暇時間主要用於購物密切相關。男生泡夜店的花費遠高於女生,這也在壹定程度上說明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單調。
同樣值得註意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希望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在不受外人幹擾的情況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為此,他們中的壹些人不惜在外面租房子,這讓他們本就不足的生活費更加捉襟見肘。
此外,盡管大學生在學習上的支出比例有所增加,但在學習上的消費(除了購買電腦)仍低於娛樂消費。同時,對鄭州市大學生現有耐用消費品的調查也能很好地解釋上述觀點(見“耐用消費品消費”專欄)。近年來,由於“研究熱”在大學校園中悄然興起,大學生對各種有助於求職和就業的考試慷慨解囊,這主要表現在大四學生身上,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學生。這個會體現在畢業生消費壹欄,這裏就不贅述了。
(2)耐用消費品消費(價值200元以上)
調查數據顯示,文曲星、電子詞典和隨身聽在當前大學生中占比很高。在深入采訪中發現,有許多學生擁有價格數千元的超薄隨身聽、CD播放器和MP3播放器。此外,千元左右的手機在大學校園裏更受歡迎和普遍。大四學生,尤其是畢業生,為了實習和求職的方便,擁有手機的比例更高。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是計算機消費中的壹個巨大的潛在群體,12.1%的擁有率占比並不高,但經過深入研究發現,擁有個人計算機的學生大多是學習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學生,許多學生以宿舍為單位以集體擁有和費用分攤的方式購買計算機。與此同時,隨著計算機從商務消費向生活消費的轉變,校園網絡的開放和個人計算機價格的下調使大學生的消費心理逐漸從實用性為主轉變為以感覺為導向。當然,目前鄭州大學生用的電腦大多是3000-4500元的組裝機,很少有品牌機和筆記本電腦。在上述耐用消費品調查中,男孩和女孩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盡管女生擁有的手機數量與男生持平,男生和女生分別為32.7%和28.8%,但電腦、隨身聽和MP3播放器的數量遠低於男生。
(3)愛情和友誼的消費
愛情和友誼是不得不在校園裏講述的故事。愛情是神聖的,但它也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上。大學校園裏的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渴望愛情。甚至有人說,沒有愛情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但對愛情的巨大投入仍然會讓許多家庭相對困難的學生望而卻步。當然,這不能成為那些執著追求校園愛情的人的障礙。“汕頭是醬菜,省錢又談戀愛。”它已經成為許多校園愛情英雄的忠實信條。根據調查,不到20%(65,438+09.0%)的學生承認他們有男朋友/女朋友(這與我們的私人統計數據有很大差異)。不到20%的調查問卷顯示,有了男/女朋友後,食品支出和服裝支出相對減少,而其他物質和精神支出相對增加,尤其是男生。30.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朋友身上花費約100元。對於有異性朋友但學校不同的學生來說,每月生活費中有相當壹部分是“貢獻”給電信行業的。至於戀愛費用的來源,在深入采訪中,我們發現其中壹些是由家庭提供的,壹些是來自勤工儉學,更多的是從生活費中支付的。這與大學生的社會角色有關,也與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態度有關。
調查數據顯示,同學、師生、老鄉、舍友、個人與班級、俱樂部、學校之間錯綜復雜的社會交往不僅占據了當下大學生的很大壹部分時間,而且在他們的消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人類消費由於其各種形式和不確定性而相對難以統計。朋友同學之間難免妳來我往,難免請妳吃飯喝酒;生日聚會和其他形式的慶祝晚宴是不可或缺的;與不在壹起的親戚朋友進行情感聯系也是絕對重要的。學生在生日那天考試得高分,成為學生幹部,入黨,獲得獎學金,在比賽中獲獎等。,否則他們會被視為缺乏友誼和不上路。據統計,每年有近60%的大學生在500元內花費各種聚會和聚餐,每年有近30%的大學生在800元內花費這種錢。極少數學生每年花費幾千甚至幾千美元。另外,對於那些沒有異性朋友但有手機的學生來說,每個月的手機費大部分也用於此。據統計,59.1%的手機家庭每月花費在50-100元之間。
對於沒有手機的學生來說,電話卡是必不可少的。校園201程控電話的開通為我們撥打電話提供了方便。與此同時,電話費也上漲了。67.1%的大學生每月在電話上花費約10-40英鎊,近20%(19.5438+0%)的大學生在電話卡上花費40-40英鎊。盡管現代電信非常發達,但仍有大量大學生(77.0%)通過信件與遠方的親戚和朋友保持聯系。當然,與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信件的消耗可以忽略不計。
畢業生的消費
調查數字顯示,畢業生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外部樹木的形象和內部塑料的質量。幾乎所有的畢業生都認為壹件體面的外套、壹部手機和壹份漂亮的簡歷是求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東西。為了增加在職場競爭中的籌碼,許多學生願意在考證方面投入巨資。深度訪談顯示,研究費已成為高年級大學生的主要投資。根據壹些學生的說法,有些考試壹次要花費幾千甚至幾千美元。此外,參加各種招聘會是壹筆不低的費用,尤其是對於那些跨省就業的學生來說。對於有考研興趣的學生來說,購買各種輔導書和參加各種級別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和參加各種考試,例如國家公務員考試,作為重要的就業方式之壹,花費很大。雖然學生準備出國的費用很難統計,但數量可想而知。
⑤特殊學生消費
這裏的特長生主要是指藝術生。與普通招生相比,他們的開支主要集中在購買書籍,與專業相關的學習工具以及外出寫生和參觀。80%的藝術生每年在與專業相關的學習用品上的花費約為500-1000元,根據路途的遠近、所在地區的消費水平和時間的長短,外出寫生的費用每次約為1000元,這是有特長的學生比其他學生花費更多的主要原因。
㈥其他消費
對於有吸煙愛好的男生來說,他們的“香煙費”也是壹筆不大不小的開支。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獲得的數據顯示,約30%的男生有長期吸煙的習慣。根據“煙癮”程度不同,費用也不同,而大多數“煙民”的口味集中在中低檔,因此每月費用約為40-80元。此外,6.1%的男生有買彩票的習慣,他們的支出主要集中在每月約10元。
零食是60.2%的女孩的必需品,她們每月花費約50元。此外,化妝品的消費也是女孩不可或缺的。72.3%的女孩每月花費在30元左右,少數女孩(7.3%)每月花費在30至60元之間。很少有女孩在這方面的花費超過6543.8萬元,包括定期去美容院進行專業護理。
四。對策與分析
據調查數據顯示,35.2%的學生存在生活費超支的現象,甚至壹個學期的生活費都在兩三個月內花完。
這在壹定程度上表明,在個人理財方面,當前大學生更加沖動和盲目。當生活費透支時,只有不到10%(8.1%)的學生願意向父母索要。20.9%的學生願意向同學或朋友借款。大多數學生(61.0%)更喜歡存錢和通過自己工作賺錢。在對待自己的收入時,由於出發點不同,使用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在因家庭經濟原因不得不賺取額外收入的學生中,近90%的受訪者選擇將錢存起來用於其他用途,而對於那些純粹為了提高專業知識和實踐水平而進行培訓的學生來說,這部分收入主要用於娛樂、購物、吃飯和補貼透支的生活費。
在個人消費品的購買選擇上:67.1%學生更註重性價比。這類大學生不太在乎購物場所,他們也很樂意去跳蚤市場或路邊攤商店淘金。主要考慮是否喜歡,占65,438+08.0%,9.0%的學生不買是因為不是名牌。在以上兩類學生的心目中,廣告的作用非同壹般。他們追求品位,崇尚名牌,彰顯個性。專賣店和超市通常是這些學生購物的首選。上述差異與他們各自的家庭經濟背景和消費心理密切相關。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大學生的經濟消費水平和消費構成存在巨大差距和差異,其中最高年消費達到1.35萬元,而最低年消費僅為1.80萬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略低於武漢市大學生2006年消費水平5438+0年(最高為1.85萬元)的年均消費支出其中,93.7%的大學生將家庭供給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家庭收入越高,為子女提供的經濟供給越多,這構成了大學生特殊的消費模式。
從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63.0%的大學生傾向於沖動消費,而女生在這方面的比例遠高於平均水平。此外,65,438+0/3的學生願意借錢購買他們非常喜歡的東西,而近65,438+0/4的學生已經或經常後悔他們購買的東西沒有使用或很少使用。在自我評價的消費類型壹欄中,顯示只有1/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屬於謹慎消費,9.9%的人認為自己屬於當今生活和飲酒的人,大多數人(55.0%)分不清自己屬於哪種消費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目前大學生在個人消費方面更加沖動和盲目,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盡管如此,當前大學生的普遍消費觀在追求現實、實現自我、彰顯自我的前提下,正朝著個人與社會並重的方向前進,並呈現出以下特點:
1.個性和模仿並存:
多元化發展源於個性的彰顯。大學生個性化消費是新青年文化運動的壹個顯著特征。這種個性化也可以理解為時尚和風格化,而不僅僅是傳統青年對個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現。新知識的爆炸式增長、新技術的快速普及和應用以及新信息媒體對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使時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同時具有更鮮明的主題和更人性化的表現形式,從而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的壹種標誌性和流行的顏色和色調,即成為壹種風格化的東西。商品經濟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消費市場。大學生正處於追求個性發展、增強自我意識和樂於接受新事物的年齡。面對豐富多彩的消費市場,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趨於理性,他們在消費行為中開始表現出更加成熟的價值取向。當大學生購買像電腦這樣的昂貴商品時,他們通常會在購買前表現出冷靜。大多數大學生在購買前都會咨詢相關信息,如價格、性能和品牌等,然後再決定是否購買。他們中的許多人會咨詢他們的同學或相關人員,壹些大學生會在與家人討論後購買。
今天的大學生消費具有很強的模仿性特征和很深的“白領情結”:穿名牌衣服,離不開筆記本電腦,掌握信息,創造未來生活。這已經成為許多大學生羨慕和模仿的社會形象。如今,發達快捷的消費信息和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使大學生能夠更加及時、準確地欣賞和把握時尚。雖然他們不壹定擁有它,但他們可以了解許多時尚品牌。同時,他們對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消費選擇。他們註重生活的品味和質量,寧缺勿濫,寧高勿低。他們追求的是壹種既有物質享受又有精神生活的現代生活方式。
2.多樣性和實用性並存:
大眾文化消費市場是影響大學生消費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流行文化離不開年輕大學生的參與、對比和喧囂。年輕人總是引領消費市場的最新潮流。從中國過去20年的發展來看,年輕人首先進入的是消費品市場,而不是人才或勞動力市場。首先,青年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改變促進了青年生活方式的改變,然後青年的其他方面也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多元化消費的特征根源於大學生多元化價值目標的存在。這種多元化的價值目標,壹方面使大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有利於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多重比較和理性消費。另壹方面,也可能導致壹些消極消費類型的大學生受到不良傾向的影響。
在消費情況分析中,無論是大學生基本生活消費中的吃穿用度,還是學費、書雜費、電腦等。在他們的學習消費中;無論是大學生的休閑娛樂消費還是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消費,都往往具有很強的實用色彩。從休閑娛樂方式和費用的調查和統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壹點。
3.消費差異越來越明顯:
首先,來自農村的學生消費構成相對簡單,整體消費水平也較低。二是東部沿海省市生源的整體消費水平相對高於河南省生源,同時消費構成相對多樣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城市是否開放、經濟是否發達,不僅影響著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構成和消費觀念。
最後,針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時尚消費、媚俗消費、“面子”消費等高消費甚至浪費的不良現象,呼籲全國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積極改造人生觀、價值觀,完善人格。強調“合理適度”消費,反對過度消費、高消費和超前消費,倡導“量入為出”的計劃消費;強調勤儉節約、勤儉節約等節儉消費理念;強調理性消費和理性行為,反對非理性盲目消費,包括盲目攀比和病態消費。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園大眾傳媒工具,引導高校消費輿論,培養合理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和科學的消費觀,促進大學生合理適度消費,提高大學生消費能力和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園消費觀念,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行為。
附件:由於技術原因,無法附上本文中的表格和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