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是《生活,簡單就好》
期嘉賓:孔祥東
主持人:彭翔
明星現場:孔祥東下榻的長沙某酒店
嘉賓檔案:他被稱為國際樂壇最優秀、最活躍的當代中國鋼琴藝術家之壹;他19歲即成為了美國吉納·巴考爾國際比賽金獎得主,他就是孔祥東。最近孔老師確實比較忙,壹邊是籌建新的鋼琴學校,壹邊是馬不停蹄地與師弟李泉舉辦鋼琴音樂會。就在幾天前,他還與李泉壹起在湖南大劇院為本報幸運讀者及長沙各界朋友奉獻了壹道鋼琴大餐。記者在酒店見到他時,最先看到的還是他那顆光溜溜的“子彈頭”,也許正如網友所說,他開始遵循“聰明的腦袋不長毛”的規律。只要與他談起音樂,總能有說不完的話題,他說對音樂他永遠是在探索,如果他停止探索去緬懷過去,那就只能倒退,他壹直在說“我在爭取做壹個不重復自己的藝術家!”
關於生活:永遠追求簡單
記者(以下簡稱“記”):孔老師您覺得您是壹個時尚的人嗎?
孔祥東(以下簡稱“孔”):我覺得以時尚來形容我不合適,以風尚來形容我更好,因為時尚只是時髦流行的代言詞,而風尚是表示很有獨立性和內涵。我覺得風尚是種生活態度,也是種狀態,所謂風尚就是永遠保持積極的心態,去追求有品位的生活。不論是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從沒有把自己定位於時尚,只是跟隨心在走。
記:那在生活中您是壹個怎樣的人?
孔:在生活中我永遠追求簡單舒適,不簡單的東西我堅決不買,我平時信奉簡單就是好的風格。我的著裝,包括家裏裝修,以及上街買東西都比較簡單,我不喜歡太復雜的東西,復雜的東西會讓我感到不舒適。因為我母親是搞服裝設計的,所以我平時對服裝設計也有愛好。很難說我最喜歡什麽樣的東西,在購物的時我喜歡買壹些有特別概念的東西。
記:有人說藝術家都很孤獨,您有什麽體會?
孔:藝術家本身都有壹種孤獨的心理,但這也是藝術家的壹種狀態,彈鋼琴的人是比較孤獨的,因為從小練習就是壹個人,在臺上演奏常常也是壹個人,我覺得我很喜歡孤獨這種感覺,希望擁抱孤獨,因為這給了我壹個自己感受自己的機會。關於感情方面,我現在還是單身,壹直沒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另壹半。
記:您在業余時間有其他愛好嗎?
孔:上網,對我來說比較多的是看新聞,因為不可能把報紙全都看了。第二,比較喜歡看時事類的雜誌、財經類的雜誌。除此之外,我比較喜歡交朋友,因為從小壹個人練習,壹個人演奏,是壹個比較孤獨的職業,所以交壹些良師益友對我來說彌補很多的不足,學習很多的東西。
關於教育:建議推廣歌唱彈奏法
記:孔老師您開了很多鋼琴學校,請問妳的教育理念是什麽?
孔:我的教育理念是8個字:素質教育、興趣教學!我總結了近十年來的鋼琴教育經驗,我發現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歌唱彈奏法——就是讓學生邊彈邊唱。我們壹般的教育方法是,先讓學生離開鋼琴自己先唱壹遍,然後再邊彈邊唱。這種方式其實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科學的態度,培養學生對彈鋼琴的興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為在很多時候,學生彈給別人聽的時,他自己沒有聽見,其實我們自己的喉嚨和聲帶就是最自然的樂器。當學生覺得自己唱得很好聽時,他就會在彈鋼琴的時候,去找自己唱歌時的感覺。所以我們在教學時,都鼓勵班上的學生多唱。
記:孔老師您對全國教鋼琴的老師及學鋼琴的孩子有什麽建議嗎?
孔:我覺得鋼琴學習在今天已經比較流行了,我希望大家能更加客觀地來看待學習鋼琴。就目前來說,大家學鋼琴都顯得很功利,比如為了考學校加分而考級,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多從個人發展的興趣、特長這方面考慮。在今天的中國,整個風氣確實比較浮躁,在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特別需要音樂,我們特別需要讓觀眾聽眾逐步去了解音樂,我認為音樂是永恒的。
記:您在長沙有自己的鋼琴學校嗎?
孔:目前在長沙沒有我的鋼琴學校,但我非常希望在長沙辦我的鋼琴學校。
關於流行:很多流行音樂能成為經典
記:孔老師能談談對流行音樂的看法?
孔:其實音樂分很多的派別,有搖滾的,有重金屬的,音樂是壹個大概念,在音樂底下肯定有很多的派別和風格,尤其是這些風格產生的不同的人群,我們稱之為不同群落的音樂家,或者是流行音樂家,或者是搖滾樂手,總的來講,我覺得音樂的功能是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給我們的世界和社會帶來壹些比較容易感動的東西,直接感動的東西,而不是像文學、繪畫、雕塑那樣壹種間接感動,這個世界如果少了音樂,會少了很多的色彩,少了很多的眼淚、激情和感情。所以流行音樂是很多派別中的壹種,它有非常長處的地方,也有自己局限的地方。應該講,從我自己從小接受古典音樂教育到現在,其實這幾年,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說,我對流行音樂的看法並不是有很大的改變,我壹直認為在流行音樂裏有很多好的音樂家,也有非常好的音樂。我覺得隨著流行音樂的沈澱,以及我國大眾賞水平的提高,很多流行歌曲能成為作品,甚至是經典作品。
記:您平時喜歡哪種類型的流行音樂?
孔:我喜歡鄧麗君的歌曲,現在聽起來還是感覺還很親切,除此之外,我聽很多那英、孫楠的歌,我很喜歡,這兩位是我的好朋友,並且這次在長沙的音樂會中我選用了《將軍令》和《獨上西樓》,也是被改編成了流行歌曲的作品。我覺得其實流行音樂給人的感覺比較容易接受,更大眾化,在某種程度上更合乎時代的氣息。
記:您有沒有嘗試做流行音樂跟古典音樂相結合?
孔:我曾經跟劉德華做過,還有奧斯卡金像獎的壹首歌曲,應該講這是壹種不同的音樂實踐和感受,很激動人心,也很刺激。我覺得寫作的事情永遠讓人感覺到非常有成就感的。因為我如果成為鋼琴家,我演奏的東西都是背下來的,別人的作品,當然要演奏好非常不容易的,作為自己參與創作,自己演奏,這種感受是全新的感受。所以在演奏古典音樂的同時,我也經常有機會寫寫玩玩。
關於希望:拍攝壹部音樂電影
記:《愛情呼叫轉移》正在熱映,妳覺得妳演得怎麽樣?
孔:其實如果要看我演戲的水平的話,那就只好請大家等到夏天看《上海1976》了,因為在這部電影中我演得更多壹點。我真的是很想有壹天能與李泉壹起自編自導壹部音樂電影,因為在前幾年我看到了諸如《海上鋼琴師》等等音樂電影充斥著國際市場,我感覺到這些電影並不是大制作大成本,但是它們無疑將藝術、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所以對人的沖擊力很大。所以我覺得我的這個想法很可行。
記:有人稱妳跟李泉的合作是古典與時尚相結合,妳怎麽看?
孔:我覺得很難用古典與時尚來定位我和李泉的合作,我與李泉的組合為我們探索音樂新的發展方向提供了試驗田,我們在探索音樂方面都非常認真。我覺得在我們這個時代,我跟李泉都感到非常幸福,因為有我們做不完的事情,我們都喜歡從事跟音樂有關的工作。
留言板:
網名為“水雲間”的讀者:您覺得中國和國外在鋼琴演奏方面的差異在哪裏?
孔:我覺得技術的差距其實已經不復存在的,因為中國的鋼琴學生都是非常努力、用功的,如果有差距的話,可能還是在壹些對音樂的感受上面有差距。
網名為“冰心”的讀者:您對您師弟李泉有什麽評價?
孔:他是壹個非常努力,在音樂方面很有想法,而且音樂基本功非常紮實的人。(編輯 李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