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春天,陳嘉庚開始獨立工作。
他首先瞄準了菠蘿罐頭行業。菠蘿是新加坡的特產。它是由菠蘿制成的罐頭,出口到歐洲和美洲。
為了保證自己的供應,歐美洋行和在新加坡從事罐頭制品的商行經常向制造商提供罐頭原料,付款期為40天。罐頭廠的工資每半個月計算壹次。只有買菠蘿需要現金。因此,您不必使用太多的流動性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正是因為菠蘿罐頭工業的這壹特點,陳嘉庚開始在這裏創業。
他用7000元作為資本,購買了舊機器,用茅草搭建了壹座廠房,既簡單又快捷。
壹家名為“新立川”的菠蘿罐頭廠僅用兩個月就建成投產,趕上了當年的菠蘿生產旺季。
就在這時,陳嘉庚的父親兼合夥人經營的“日新公司”的經理因病去世。根據英國殖民法,其股權應停止,公司應由陳嘉庚經營。
“日新公司”也經營蘿蔔罐頭,這為陳嘉庚提供了壹個展示才華的好機會。
當時新加坡有超過65,438+00家菠蘿罐頭廠,年銷售量約為200萬箱,競爭十分激烈。
歐美洋行根據國內電報每兩三天購買壹次罐頭,市場風雲變幻。自陳嘉庚接管“日新公司”以來,壹方面,他暗中關註了65,438+00多家同行的業務情況,發現他們的市場信息模糊不清,而他們的生產卻非常相關。
另壹方面,他調查了洋行收購罐頭的市場,了解到洋行收購的罐頭有條莊、快莊、方莊、美莊、雕花莊等五六十種,其中條坊、美莊規模最大,約占總產量的80%至90%,每筆交易往往從1000箱到10000箱不等,是同行業競爭的中心。其他幾十個雜村的年產量只有20萬箱,每次交易的數量也只有幾十到幾百箱,壹直不顯眼,但雜村的價格很高,每箱比普通村多三到七八毛錢。
掌握了上述情況後,陳嘉庚決定棄我而取,積少成多,壟斷這個“小生意”。
這個想法是肯定的。每天早上,他和他的副手去各種外國公司詢問業務情況,並承包所有來自雜項村的訂單。
很快,市場所需的菠蘿罐頭大部分都到了他家下面。
陳嘉庚大膽改革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同行的所有工廠總是根據價格購買菠蘿,但每個菠蘿的大小和成熟度都不壹樣,有些菠蘿已經腐爛。砍價的時候不算重量,全靠眼力。此外,必須在季度停工後開始計算損益。
“日新株式會社”過去經常采用這種方法。然而,陳嘉庚對這種方式進行了改革,但他采用了以下方法:規定每天購買的菠蘿必須在當天完成,當晚結算盈虧,這是第二天購買談判的標準。
在生產中,要求盡量減少切割工作的損失和浪費,同時嚴格控制質量以建立商業信譽。他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會到工廠親自指導生產。
經過三個月的生產,“日新”凈賺3萬元,“新力川”盈利9000元,兩家工廠的合同為4萬元。利潤比當時最有名的工廠高出七八倍,遠在同行業老廠之上。
這是陳嘉庚“初出茅廬”的第壹次成功,陳嘉庚的信心大增。
他擴建了“新立川”廠房,添置了機器設備。為了保證兩個工廠的原料供應,他在“新立川”附近買下500畝荒地,命名為“福山花園”,並立即開墾土地種植菠蘿。
此外,它還投資2萬元開設了壹家名為“錢乙”的米店。那年冬天,雖然菠蘿罐頭的市場價格略有下降,但由於陳嘉庚的良好管理,兩家工廠仍盈利2萬多元,米店也盈利8000元。
獨立運營的第壹年,除合夥人獎金外,陳嘉庚共盈利6萬元,並在新加坡菠蘿罐頭制造業站穩了腳跟。
第二年夏天,“日新”和“新力川”工廠再次超過同行,利潤超過3萬元。
陳嘉庚抓住機會發展其工業,並在壹個便利的地點建立了另壹個罐頭廠來生產冰糖。誰知今年冬天,菠蘿罐頭市場下跌,三家罐頭廠僅盈利65438+萬元。雖然不能和上壹年相比,但遠遠超過了同行業的工廠。
陳嘉庚雄心勃勃,準備利用明年福山花園第壹批菠蘿的機會多產壹個,以還清父親欠下的債務。
然而,天氣沒有幫助其他人。1906的夏天,菠蘿罐頭的市場價跌得更厲害了,雜村罐頭的銷量也大減。浮山花園第壹次生產的菠蘿就遭受了這種命運,無利可圖。
在經歷了壹場慘淡的經營後,陳嘉庚成功保住了1000元的利潤,但他為父親還債的夙願卻無法實現。
願望所屬的1906遭遇了這樣的挫折,這確實讓陳嘉庚感到沮喪,並使他頭腦清醒:他僅靠經營菠蘿罐頭發家,並受到不可預測的市場變化和激烈的同行業競爭的影響。
只有善於把握市場脈搏,開拓新領域,多元化經營,才能大有作為。
就這樣,陳嘉庚的思維突然開闊了,他周圍千變萬化的商業信息特別引起了他的興趣。
壹天,像往常壹樣,陳嘉庚去各個外國公司詢問菠蘿罐頭的市場情況,他無意中聽到壹條關於他人成功的新聞:陳其賢通過出售馬六甲的橡膠園獲得了巨額利潤。
在此之前,這樣壹個與菠蘿罐頭行業無關的消息不會引起陳嘉庚的註意,但現在它讓他感到非常興奮,他的眼睛很亮。
巴西橡膠樹是南美洲的壹種野生植物。生產的橡膠在工業生產和運輸中非常有用。現在它已逐漸發展成為人工栽培,並剛剛移植到馬來亞和新加坡。
受到陳其賢成功的鼓舞,陳嘉庚認為種植橡膠前景光明。他當機立斷,以1.800元的價格買下了剩余的65438+80萬顆陳其賢種子,並在兩個月內將其套種在浮山花園的菠蘿植株中。
陳嘉庚大膽經營橡膠,邁出了打開新局面的第壹步。然後是第二步:擴大大米業務。這是他最熟悉的行業。他與恒美米店原經理合作4萬元,共同經營熟米廠。
陳嘉庚了解到,恒美加工的米飯具有治療腳氣病的功效,深受海外華人的喜愛,每擔價格比生米高出壹元多。因此,原始股東因意見不合而退出,管理人決定在提供股份時入股。
34歲的陳嘉庚發了大財,他的事業蒸蒸日上。隨著新運營的熟米廠(橡膠尚未成為森林)、菠蘿罐頭和生米廠的出現,陳嘉庚在經濟上有所好轉。
恒美合資後不久,熟飯價格上漲,經過16個月的經營,實現利潤16萬元;“錢乙”經營的生白米也獲得了1萬元。
當那壹年三個菠蘿罐頭中的菠蘿罐頭價格暴跌,許多工廠虧損甚至倒閉時,他的菠蘿罐頭經受住了考驗,仍然盈利2萬多元。他們生產的菠蘿罐頭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品牌。
“浮山園”生產的菠蘿當年也盈利5000元。這壹成功使陳嘉庚實現了他的夙願,並為父親還清了所有債務,這使陳嘉庚在海外華人社會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陳嘉庚頭腦清晰,銳意進取,在曲折中進壹步發展自己的產業。
到1910時,陳嘉庚已經是壹個實業家,擁有兩個橡膠園、四個菠蘿罐頭廠、1家大米加工廠和1家米店,存款達45萬元,超過了他父親的全盛時期。
此後,陳嘉庚當選為中華總商會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福建“四人幫”的副主任之壹),並成為海外華人社會的高級成員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