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埔軍校開學時,初有蘇聯軍事教官四人,後增至三十人。民國十四年(1925)二、三月間,軍校學生參加第壹次東征時,有加倫(Galen)率領的二十個蘇聯軍官參加。同年十、十壹月間二次東征時,各師參謀部都有蘇聯軍官參加。到民國十五年壹月,廣州地區約有壹百四十余蘇聯軍官。根據研究中國現代軍事史的劉馥估計,民國十四年時,除了由二十四位高級軍事顧問組成的顧問小組派駐廣州協助國民黨外,蘇聯駐華軍事代表團的總人數約有文武官員壹千人。
關於金錢方面的援助,美國駐華武官的報告曾引述蘇聯高級顧問在壹篇《廣東政府的發展》的報告中指出:“黃埔軍校創校之初,所需經費乃仰賴我方(蘇聯)的援助基金。”在壹九二五年三月十七日由莫斯科發給蘇聯駐華武官的信函中並且提到:“高級軍事顧問加倫曾以十萬盧布撥交黃埔軍校作兩個月的補貼之用,至於未來之需,則另行評估呈報。”另據張玉法的敘述,民國十二年三月間,蘇聯政府曾表示要援助廣州政府二百萬元,民國十三至十四年間,蘇聯曾援助黃埔軍校建校經費二百七十萬元(三百萬盧布),援助建立中央銀行經費壹千萬元。[11]蘇聯對於國民黨的金錢援助,雖然因資料不全,很難作正確的計算,但由各方面的記載看來,在軍事與財經的援助,在經費籌措十分困難的國民黨而言,的確也提供了相當的助力。
關於武器的援助,美國駐華武官的報告中曾說明蘇聯政府提供黃埔軍校所需之大部分軍事裝備,包括美國雷明頓(Remington)工廠制造的全新三線步槍(3-line rifles)和蘇聯制造的馬克西(Maxim)機槍,但是校內官生對於這些新式武器的使用與維護還不太熟悉,尤其對於彈匣與槍管擦拭每多疏忽,槍管爆炸的意外事件時有所聞。[12]參照張玉法著書中之敘述,民國十三年十月七日,第壹批運抵黃埔的武器有大炮、機槍和八千枝步槍(或雲壹萬二千枝),十二月運到的又有飛機九架、步槍彈藥五百萬夾、機槍二十架、大炮五十八門,另有機槍彈及炮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