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北京的科技,交通,郵電和林業四所大學哪個更好?

北京的科技,交通,郵電和林業四所大學哪個更好?

二、成績與招生分數的最佳結合

招生錄取線是高校關心的焦點,學校希望這條線能給自己帶來優秀的生源;同時這條線也是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校門的最大門檻,考生希望能上線,圓自己的大學夢。但對於不同省市的考生而言,門檻的高度是不同的。目前各省市高考試卷、計分的方式有很多種,各省之間不具有可比性,但各省內部是統壹的。主要的試卷種類是:“3+1”卷、“3+2”卷、“3+X”卷、新教材卷、標準分卷、“3+X(大綜合,不分文理科)”卷。而且近年來各省采用的試卷種類都在變換,所以在根據高考分數選擇高校或專業時,壹定要看清楚所標註的是哪種試卷分數,妳所在省份今年的分數計算方法與往年是否壹致。盡量采用本校上壹屆同學的數據來分析錄取的可能性。但不管是采用哪壹種計算方法,考生自己的考試成績是最關鍵的。高考,是對考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身體、心理素質的壹種綜合考核。因此,高考場上有很多變數,平時學習成績好的考生不壹定就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不管怎麽樣,誌願還是要填,如何科學、準確地估計自己的高考成績,讓自己的高考成績在所報考學校的招生錄取線之上?這是個值得研究,同時也是高考考生關心的問題。我們在本章裏試圖從平時成績、模擬考試成績、高考估計成績等方面分析,幫助學生據此填出最符合自己考試成績的學校誌願。同時列出了參與第壹批、第二批本科招生的學校名單,並根據有關數據分析,提供了各學校錄取分數線與地方本科第壹批、第二批錄取分數線的差值,讓廣大考生了解報考某個學校競爭的激烈程度,進而慎重的填好學校誌願。

(壹)學生成績

1. 平時成績

平時考試的內容幾乎已覆蓋了高中課程的全部內容,平時的考試成績基本上可以反映壹個學生的學識水平。在高中階段,平時的周考、月考、期中和期末的考試成績幾乎連在了壹起。學習好的學生對應接不暇的考試如同做課後作業壹樣,輕輕松松地完成,沒覺得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學習差的同學趕上會做的題也輕松,但是,壹旦遇到了不會做的題就發蒙了。在進入模擬考試之前,應對自己在高中三個學年的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的平時成績進行匯總,看看是哪個階段考試成績差,對成績進行壹次分析,看看自己高中階段平均成績和成績變化的趨向。二是科學判斷成績。通過考生的平時成績變化趨勢,推斷出考生的模擬成績和高考成績。壹般來說,平時成績壹直比較好的考生,各方面基礎知識都比較紮實,如沒什麽大的失誤,高考成績都不會差;而平時成績飄忽不定的考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知識上的缺陷,高考能不能考好是個未知數,這類考生必須經常分析自己平時的考試,看看在哪些方面還不夠紮實,查缺補漏,爭取在考場上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水平,取得好成績。這樣在填報高考誌願的時候才有把握,為考上好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2. 模擬考試成績

高三學生在經歷很多次考試之後,在高考前夕還會面臨3~4次的模擬考試。目前各學校組織的各種模擬考試,是針對現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而不得不采取的壹種補救方式。每次模擬的題型,都是依據高考題型設計的,但是,由於每次模擬的試題涉獵的知識點不同,不能以某壹次的模擬成績作為高考成績的參照依據,必須以數次模擬成績作為高考成績的參照依據,這樣方能準確預測自己的高考成績和選擇填報相應院校。高考前三次模擬考試平均成績與考生的高考成績比較接近。從壹般的規律來看,高考前的數次模擬考試的平均成績,可以視為考生的基本實力和考生的高考成績(與真正的高考成績的偏差幅度較小)。每個學校在設計高考模擬卷時,都會考慮如何提高考生的自信心的問題,因此,模擬試卷壹般都是先難後易。模擬考試的難度壹般要比高考稍難壹些,因此,其高考成績會比模擬成績高壹些。壹般來說模擬成績從壹模到最後壹模,會壹次比壹次高,至於高到什麽程度,要因人而異,其提高的幅度壹般在10分左右。發揮好的同學高考成績會比模擬成績高出30分左右,極個別稍低壹點。因此,認真分析模擬考試成績,對依據自己的估分填報誌願的考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高考估分原則和方法

高考誌願填報實際上是我國高考制度控制高校招生不平衡和對考生進行分流的壹種有效形式。考生要想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和專業,就必須填好自己的誌願,而做好這項工作是以考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基礎。因此,研究和判斷考生自己的高考成績,是考生填報誌願的壹個最為基礎的依據,是能否選擇好與自己高考成績相匹配的院校的壹個關鍵性的因素。估分估計得好,便可以依據自己的分數填報與自己成績相適應的院校;估分估計得不好,不論分數高低,都很難填報與自己成績相適應的院校。每年都會出現高分的考生落榜,許多考生不能如願以償地考上自己完全可以考上的院校,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在填報誌願時對自己的成績估計不準。現在的高考誌願填報,有高考前填和高考後填等方式,高考後填誌願又分考後不知道成績與知道成績兩種情況。第壹種情況需要對高考成績作判斷和分析,這種判斷和分析的主要依據應該是平時成績與模擬考試成績,考生必須依據自己平時成績和模擬成績估計出自己的高考成績。在學校和老師能夠提供前幾屆畢業生平時和模擬成績的條件下,判斷方法主要有四種:壹是看自己與所在學校前幾屆畢業生的平時和模擬成績的高低,判斷自己的高考成績。二是將自己平時、模擬成績在班級和學年的排位與前幾屆畢業生相比較,判斷自己的高考成績。三是看自己與所在學校前幾屆同等成績的畢業生高考成績,判斷自己的高考成績。四是看自己在高考中的發揮情況,判斷自己的高考成績。知道成績後報誌願是壹種科學的報考時間,它可以使考生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平等環境中自由競爭,這是今後招生制度改革和發展的壹個方向,最關鍵的就是要充分掌握高校招生的各種信息。這裏說的估分主要是針對考試後但不知道成績時填報誌願的情況,總的來講,考生必須依據自己在高考考場上的發揮情況估分來判斷自己的高考成績。具體應遵循以下的原則和方法:

(1)估分原則

估分是對考生記憶力的檢驗。記憶力好的學生,壹般都能較為準確地估計自己的 分數;記憶力差的學生,估分壹般都不準確,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壹般來說,男同學估分偏低,女同學估分偏高,這和性別差距有壹定關系,這是因為男生能夠專註和理性分析,女生則不能。但是,什麽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也有個別的男生不能專註和理性分析,估分肯定不準或偏高;也有個別的女生能夠專註和理性的分析,估分很準,上下相差3~5分。那麽,如何較準確的估分呢?平時估分偏低的考生在高考後可適當地提高估計分數,其幅度要在分析平時估分和實際分數差的基礎上確定。平時估分偏高的考生在高考後可適當的降低估計上分數,其幅度也要在分析平時估分和實際分數差的基礎上確定。總之,在高考估分時,壹定要掌握幾個估分的原則:

A. 答對的題記分。高考後拿到標準答案時能肯定記住答對的題記分,模棱兩可的不記分,這是準確估計高考分數的壹個重要原則。能夠堅持這個原則的考生,估分就會準確;不能堅持這個原則考生,估分就不會準確。

B. 模棱兩可的題可適當計分。如果考生能按答對的題記分這壹原則估分,那麽,在此基礎上可以按模棱兩可的題實際分數40%的比例計算分數。但是,這種估分的前提是考生對那些考題還有壹些把握,雖然,不能完全肯定答對。

C. 估分要註意的三個問題:壹是答題與塗卡有誤問題。題答對了,卡塗錯了不能算答對題也不能記分。這種情況幾乎每年都會在壹些考生中出現。二是低分高估問題。考慮自己的高考分數低,在家長、老師和同學面前沒有面子,壹些考生故意高估自己的分數,糊弄家長和老師。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拖泥帶水過今天也拖不過明天,還不如實實在在估分,方能填報與自己高考成績相對應的院校,以避免出現低分高報。三是高分低估問題。壹些平時成績都很好的考生,覺得高考太順利了,心裏卻沒有底了,故意低估自己的高考分數,導致失去填報壹些理想誌願的機會,後悔都來不及。

(2) 估分方法

每個高考考生考完後都會估計自己的分數,準確的估分對考後填報誌願的考生尤其重要。但要準確估分,必須遵循壹定的方法,根據多年來對高考成績的分析,現總結出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廣大考生參考:

A. 記錄法。考生要想準確的估分,就應在高考考場上,在做完試題後,有意識的記住壹些題和答案,尤其是那些自己有壹些把握,但又不能確定的題。考試結束後,把高考題和答案憑記憶分科記錄下來,這樣對照標準答案時才會有依據,估分才能接近實際分數。

B. 對照法。現在社會的信息化程度比較高,壹般在高考後很短的時間裏,各種媒體就會及時的公布高考試題和答案。考後考生在準確記住自己的答案基礎上,要註意各種相關媒體在這方面的反應,根據自己考後憑記憶記錄下來的考題和答案,認真對照高考標準答案。記住考題答案是正確的,應如實估分,對的記分,不對的不記分。

C. 判斷法。實在是記不住的或模糊的答案,又有考題不難和會做的印象,可按實際考題分數的60%計算分數。

(二)錄取分數線

錄取分數線分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最低錄取分數線,各高校錄取分數線,高校的專業錄取分數線。這三條錄取分數線的劃定根據具體的情況有所不同,對考生的升學有重要的影響,下面就對它們作簡單的介紹。

1. 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最低錄取控制線

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錄取分數線從高到低分為四個部分:重點大學錄取範圍(重點本科線以上)、普通大學錄取範圍(普通本科線以上)、專科錄取範圍(專科線以上)、落選範圍(專科線以下)。應該說明的是:重點本科線是按照1∶1.2的比例劃定的。假如說全國的重點大學今年在湖北省***招生10 000人,那麽按分數從高到低為序第12 000名考生的高考成績就是湖北省的重點本科線。也就是說,這12 000人有資格參與重點大學的錄取競爭,而且最後有2 000人將被淘汰,參加普通高校的第二批的錄取競爭。至於在這12 000人中錄取誰,由各高校說了算,省招生辦公室負責進行監督。為了減少不公平現象,各高校都制定了許多規範性措施或制度,避免出現高分落選現象。錄取大致上以每10分為壹個分數段,從高到低進行錄取。前面的大多數分數段為必錄分數段,在此區域內的考生都必須錄取。而在最後的壹兩個分數段內,學校有權力按自己學校的特色選擇考生。比如,有些對外交往較多的學校對英語成績特別重視,總分接近的情況下優先錄取英語分數高的學生。有些理工科為主的學校對數學成績特別重視,優先錄取數學成績好的學生。有些學校優先錄取優秀學生幹部,有些學校優先錄取體育特長生,有些學校優先錄取文藝特長生等等。設置1∶1.2比例,主要目的是讓重點大學有更寬的挑選,選拔更適合學校特點的人才。不管怎麽說,上重點本科線的同學中總有接近20%的同學要在競爭中落選,進入第二批普通高校錄取範圍。所以,上重點線不等於進了重點大學。然而在第二批錄取競爭中,這20%的同學分數是最高的,屬於各普通高校爭相錄取的熱門人物。

同樣,上普通本科線也不壹定能上普通本科高校,因為普通本科的劃線比例為1∶1.1,也就是說,有10%左右的同學要進入第三批(專科)階段錄取。專科的劃線比例為1∶1,也就是說,上專科線的同學事實上有學校可讀,除非妳主動放棄被調劑就學的機會。

2. 大學錄取平均分數線

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錄取分數線。在同壹個省,不同的高校錄取平均分數線高低不同;在不同的省,同壹所高校錄取分數也錯落有致;在不同的年份裏,高校的錄取分數也有“大小年”之說,也就是說,可能壹年高壹年低。但高校是有壹定檔次的:不管在哪壹個省,好學校的分數就是高,不服氣不行。盡管下壹次高考的錄取成績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基本上都在它所在的小組中上上下下,不會輕易脫離這個小組。具體來說,影響高校錄取分數線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地區因素

同壹所高校在不同的地區的錄取分數線不同,甚至還有很大的差別。這主要是由高校在各地區的招生計劃和各地區的考生人數來決定的。壹般來說,各高校在學校所處省份的招生計劃比較大,在其他省份的招生計劃相對小些。所以高校較多的地方的考生考上大學的機會較大,同樣,名校所在地的學生考上本地好大學的分數就會相對低些。壹個地方的考生人數越多,在高校在這個地方的招生計劃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這個地方的考生考上大學和考上好大學所需要的分數就會高壹些,而那些考生少壹些的地方的考生就有更多的機會。從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麽像北京、上海及壹些邊遠地區的考生考上大學的成績都比較低。所以考生在填報高考誌願時就要分析擬報院校近三年在本省市內招生數量變化趨向,各高校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三年的招生計劃和實際錄取人數,從中找到壹定的規律性,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

(2)招生計劃

在國家高校擴招的前提下,雖然總體上招生計劃是按壹定的比例增加,但是,名牌院校招生計劃增長的幅度不大。壹般院校、特別是高職招生計劃增長的幅度較大。在高校不擴招的前提下,各高校在某壹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招生計劃也會出現變化,即院校總的招生計劃相對穩定,但是,在某些省、直轄市的招生計劃會出現增加或減少或今年多明年少後年多等情況 。研究各高校在某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計劃和實際招生數量的變化,可以幫助考生依據成績較為理性地選擇填報理想的院校。如某壹個高校在當年不增加招生計劃時,其錄取分數線也會相對穩定,考生估計自己的成績很難達到這個水平,只能選擇放棄。但是,當這個高校大幅度增加招生計劃時,其招生分數線就會下降。如果考生自己估計的高考分數接近該高校的錄取分數段,便可以考慮填報這個高校。

(3)考生的報考情況

考生在填報高考誌願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憑感覺、同學的影響等感性的因素來填報,帶有壹定的隨意性、盲目性。壹些比較好的高校自然是考生關註的焦點,成績比較好的考生就紛紛報考這些學校。同班、同學校的關系較好,成績不錯的同窗好友也相約報考同壹所學校。由於招生總量的控制,不可能每壹個考生都能如願,報考的考生越多,該學校的招生分數線就會越高;報考的考生越少,則此學校的招生分數線就會越低(當然,這種低還是有壹些限度,考生必須要達到學校所處招生批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如果不慎重的選擇學校,往往會出現“自相殘殺”的情況。這也是壹些重點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出現“大小年”現象的主要原因,但壹些全國著名的重點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每年都會有相當數量的考生報考,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遠遠高於其他學校,這種情況不是很明顯,即使存在“大小年”,其分數差別也不會太大。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考生所在省各考區考生誌願填報情況。

(4)當年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

每年的高考題難度不壹,但這對每個考生來說都是壹樣的,雖然有部分尖子考生受考題難度的影響不大,但絕大部分考生都會受到影響。考題簡單,大家考的分數都比較高,反之,分數都比較低。而各高校每年的招生計劃還是得完成,其招生分數線也就會隨著考題的難易出現高低。考生在填報高考誌願時,不要光看絕對成績,還要看自己與其他考生的相對成績。相對於前面兩個因素,這個因素對考生填報高考誌願的影響要小些。

3. 專業的錄取分數線

由於社會發展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壹,壹些專業相對於另外的專業來說,畢業生將來的就業機會多壹些,或者是某些專業的畢業生在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方面都強於其他專業的畢業生。這樣就在高校專業中有了了冷門與熱門之分,即使是妳上了某個學校的招生分數線,如果專業報得不好,也有可能考不上這個學校。在同壹個學校中,各專業的錄取平均分數相差懸殊(最高與最低可能相差100分左右)。考生在填報高考誌願時,要充分考慮這點,在專業和學校選擇上做出壹定的取舍。如果鐘情於某個專業,而自己的成績又上不了好學校的這個專業,就得考慮稍差的學校;如果鐘情於某個學校,專業方面就可以考慮得少壹些。

(三)以成績為基礎填好誌願

在前面部分,我們介紹了估分的方法以及各種錄取分數線的影響因素。這兩個方面考生都必須重視,最好的狀況是考生的高考成績能與錄取分數線完全吻合。不顧自己的成績盲目填誌願或者只覺得自己的成績還可以,而不考慮影響錄取分數線變化的因素都是不可取的。最後導致的結果都是不能如願以償。為避免填報誌願時有不必要的失誤,考生可采用填報誌願排序分析法。此法是指以考生高考成績估分和相關因素為依據,把考生的高考成績估分與三年錄取分數段相近的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的高校和專業,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排序,從中選出考生擬報的院校和專業的壹種誌願填報方法。這種方法是壹種直覺判斷。在此排序的基礎上,再考慮相關因素進行定性分析,這不失為壹種方便易行的方法。在排序時,可以依據壹、二、三表三個檔次分別進行列表排序。例如,如果考生高考成績或估分在590分左右的話,那麽,就應選擇近三年在600~540分錄取段區間的院校,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每壹個檔次的院校壹般都要在10個左右,以便於分析和選擇。某考生在高考中估分為560~570分,那麽,就要以該考生高考成績或估分為基礎,選擇比考生高考成績或估分高10分或低10分區間的院校,即把580~500分區間的院校進行排序。除此之外,考生還必須註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各院校加分政策

很多高校都在招收某方面有特長的考生,現在加分的主要有體育特長生、各類大賽的獲獎者,尤其是可以自主招生的院校在這方面更為靈活。考生就應註意自己是否能夠享受這種加分政策,如果有這個條件,在填報誌願時就可以考慮填那些招生分數比自己實際的高考成績高的院校。

2. 各院校招收誌願的情況

考生在填報誌願時要慎重填報第壹誌願,但也不能忽視第二、三誌願,以防萬壹。要詳細了解哪些院校招收第二誌願及其招收比例和有關要求,只有把握好第壹誌願和第二、三誌願的梯度問題,才有可能被同壹批次的其他院校錄取。

3. 特殊院校和定向、委托培養院校的情況

掌握定向、委培和需要政審的院校招生錄取情況,也是考生填報誌願的壹個重要的依據。此類院校招生錄取的分數段,壹般會比正常錄取的分數段低壹些,對於成績稍差的考生來講,註意這些院校的錄取條件將有很多好處。

4. 身體方面的限制

了解各高校招生對考生身體狀況是否限制的情況,也是考生填報誌願的壹個重要依據。身體條件不符合招生院校的要求,即使報了,高考成績也超過錄取分數線,到最後恐怕還是只有被淘汰。

(四)高校招生信息

在前面幾個部分,我們論述的都是分數,這是考生邁進大學校門的硬條件。但當分數方面準備好後下壹步應做什麽呢?編者認為,了解壹些高校招生的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其實這種觀點在前文的論述中已有所透露,只是不具體而也。在這個部分,我們列出了與成績因素關系較為密切的兩組信息,包括學校的錄取批次及各個學校錄取分數線與地區控制線的差值。

1. 學校錄取批次

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成績情況,首先確定自己的報考批次。由於篇幅的限制,我們僅列出了文史類、理工類兩個批次的學校;因為學校招生的地區因素,有的學校只在特定的地方招生,有些學校在壹個地方可能是第壹批錄取,在另外的地方卻是第二批錄取。不過,同壹學校在不同地方招生批次有變化的情況還是比較少,大部分學校的招生批次是比較穩定的。下面的批次中我們沒有列出專科批次,即使本科學校可能也沒列全,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請廣大考生關註本地招生辦或高校公布的招考信息。

(1)文史本科第壹批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廣播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體育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工商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民用航空學院、天津外國語學院、天津財經學院、華北電力大學(保定)、石家莊鐵道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運學院、上海電力學院、華東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郵電學院、河海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氣象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商學院、中國計量學院、寧波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昌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石油大學(華東)、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青島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西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學院、西南農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西南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陜西師範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政法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學院、長安大學、蘭州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2)文史本科第二批

北京印刷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天津農學院、天津中醫學院、天津商學院、天津體育學院、河北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工程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北科技大學、邢臺學院、河北師範大學、廊坊師範學院、石家莊經濟學院、華北科技學院、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師範大學、山西中醫學院、太原師範學院、太原重型機械學院、華北工學院、山西財經大學、運城學院、忻州師範學院、雁北師範學院、運城學院、邢臺學院、包頭鋼鐵學院、內蒙古財經學院、沈陽航空工業學院、沈陽工業大學、沈陽工業學院、鞍山科技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大連鐵道學院、大連民族學院、大連大學、遼寧工學院、大連水產學院、遼寧師範大學、沈陽師範學院、錦州師範學院、大連外國語學院、吉林農業大學、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吉林化工學院、通化師範學院、吉林師範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白城師範學院、長春師範學院、長春稅務學院、長春大學、長春工程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民辦)、長春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大慶石油學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牡丹江師範學院、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北華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成棟學院(民辦)、佳木斯大學、上海海運學院、上海水產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體育學院、華東船舶工業學院、江蘇工業學院、南京郵電學院、淮陰師範學院、鹽城師範學院、南通師範學院、南京財經大學、江蘇警官學院、蘇州科技學院、淮海工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南京曉莊學院、淮陰工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程學院、浙江海洋學院、浙江師範大學、湖州師範學院、紹興文理學院、臺州學院、溫州師範學院、浙江林學院、嘉興學院、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安徽中醫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淮北煤炭師範學院、黃山學院、華僑大學、淮南師範學院、仰恩大學、集美大學、莆田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福建工程學院、漳州師範學院、華東交通大學、東華理工學院、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南方冶金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農業大學、江西醫學院、贛南師範學院、九江學院、宜春學院、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民辦)、東華理工學院網大國際學院(民辦)、上饒師範學院、江西中醫學院、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山東財政學院、青島大學、濟南大學、山東建築工程學院、山東輕工業學院、萊陽農學院、濰坊醫學院、泰山醫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煙臺大學、曲阜師範大學、聊城大學、德州學院、煙臺師範學院、臨沂師範學院、泰山學院、山東經濟學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工商學院、山東理工大學、濰坊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鄭州工程學院、河南科技大學、中原工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河南中醫學院、周口師範學院、安陽師範學院、洛陽師範學院、河南財經學院、焦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