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企圖進壹步吞並楚國。他看中了現在位於南京中華門的長幹裏,召集謀士範蠡監造,取名“越城”,又稱“範蠡”城。當時的“嶽城”很小,只有1km,繞城80步,面積只有6萬平方米,稱為“嶽臺”。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被滅,在南京的梁青山(又稱石頭山)建城,稱為“金陵城”,這也是南京的由來,又稱“金陵”、“石頭城”。公元前211年,孫權在金陵城舊址建“石城”,是今天南京的重要歷史遺跡。這在當時是壹個軍事要塞。那裏被山川包圍,地形十分險要。
石頭城
在南京清涼山腳下,從虎踞龍蟠裏的石門到草門,可以看到蜿蜒的城墻和高聳的石崖。這是建在山上的石頭城。同治的《上江縣誌》。《山考》載:“自江北以來,山中無石,故山中有石,故名。”《建康誌》也說:“山上有城,又名石城山。“這裏說的‘市’也是石頭城居留地。
石頭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據史書記載,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郢都,今湖北江陵)滅嶽(吳都,今蘇州),置金陵城,在山上建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朝改金陵為秣陵郡。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前往,與孫權商議破曹之計。相傳諸葛亮途經秣陵縣時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情況。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黑龍壹樣蜿蜒在東南,而以石山為終點的西山像老虎壹樣屹立在大江兩岸,於是稱贊“鐘山長而平,石在虎側,真是皇帝的居所”,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孫權赤壁之戰後,遷至秣陵(今南京),改稱秣陵建業。第二年,壹個著名的石頭城建立在梁青山的原始地基上。當時,長江從梁青流出,所以石頭鎮的軍事地位非常突出,孫吳壹直把它作為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在隨後的數百年間,這裏成為了戰爭防禦的軍事中心。在內戰中,勝敗往往是由奪取石頭城決定的。
石頭鎮以山西西坡清涼的天然懸崖為依托,四面環山,周長“七裏百步”,相當於現在的六裏左右。大江北緣,南至秦淮河入海口,南開二門,東壹門。南門之西為西門,城內依山傍水,中間隔著淮河。現在危險很大。城內有石倉、石倉存放軍用糧食和武器。城墻高處建有警報烽火臺,可以隨時發出信號預測敵人入侵。到了南朝,石頭城作為保衛首都的軍事要塞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
古代長江繞涼山麓東流,巨浪不時拍打著山壁,將山崖沖刷成絕壁。唐朝以後,河水日益西移。自唐朝武德八年(625年)起,石頭城開始廢棄。所以中唐詩人劉禹錫寫了壹首詩《石頭城》:“故國四面環山,潮打空城,寂寥。淮水東邊,是月,夜深了。”詩人筆下的石頭城,已經是壹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五代(924)。第壹座寺廟興教寺建在石頭鎮,後來成為寺廟和書院集中的景區。時至今日,它仍以“石城四面虎”的雄姿聞名中外。
如今,我們漫步在石城之下,不僅能清晰地看到赭石卵石墻的地基,還能看到歷代加在石墻上的城磚。
據地質研究,這裏的巖層是距今約6543.8+0億年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浦口組地層。
在清涼門和草場門之間的城墻下,有壹面突出的橢圓形石墻,長約6米,寬約3米,因為長年的風化和沙礫。
石頭剝落,坑坑窪窪,斑點累累,中間夾雜著紫色和黑色的巖石,怪石、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從遠處隱約可見,像壹張猙獰的臉,被稱為“鬼臉城”南京有很多關於鬼臉城的傳說。據傳說,這塊石頭原來像刀子壹樣光滑。現在鬼臉城西側有壹個清澈的池塘,從水面的壹側可以看到鬼臉城的倒影,也就是俗稱的老南京人。......
南京叫什麽城市?
金陵石材城建康城
南京叫什麽城市?
石頭城
南京叫什麽?
別稱:鄴城、越城、石城、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業、建康、秦淮、嵊州、江州、上元、白下、慶忌、應天、江寧、天京、龍虎、六朝古都、互市、博愛之城、教化之城。
南京在古代叫什麽?
南京的名稱始於明朝初年,在此之前有越城(又稱範李旦)、金陵、秣陵、建業、建康、白下、嵊州、江寧、慶忌、應天。明朝成祖皇帝北遷時,應天府改名為南靖。太平天國稱之為天京,清朝稱之為江寧,辛亥革命後改稱南京。
很多城市叫什麽?
蓉城是芙蓉市的簡稱,是四川省會成都的別稱。相傳五代以後,孟嘗君在宮城各處種植芙蓉花,因成都得名芙蓉城,後簡稱蓉城或蓉。這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廣州素有“花城”之稱,其壹年壹度的春季花市舉世矚目。
羊城,廣州的別稱
享有“春城”美譽的昆明,是雲南省會,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要的旅遊和商業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壹。
泉城,濟南市的別稱,位於山東省中西部。以著名的5A級景區命名,天下第壹泉,包括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珍珠泉、白石泉等72泉,江南壹派風光。
首都江蘇省鎮江市,古稱。在遷都建業之前,孫權於2009年(建安十四年)在京口河附近的北固山制高點修建了堅固的軍事要塞“京師”,俗稱鐵翁城。
不夜城,美國紐約的別稱。
南京為什麽被稱為六朝古都?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古都。它與Xi、洛陽、北京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繁榮的文化。唐山出土的南京猿人頭骨表明,這裏是30萬年前人類的棲息地。南京早在6000多年前就出現了原始村落,南京大學附近的南蔭營遺址是該市最早的居住遺址。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是吳國所在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命令越王範蠡在秦淮河上修建越城,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公元前333年,滅嶽,取吳故裏,在石山上建城,置金陵城。遺址就在這個石頭城,也就是南京城西的草場門和清涼門之間。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改金陵為秣陵以示譴責。漢初,秣陵先後是楚王韓信和吳王劉濞的封地。128年前,漢武帝立其子為丹陽侯,劉緒為胡侯,為秣陵侯。195年,孫策渡河,占領丹陽、江城、湖熟、秣陵四縣。208年前後,諸葛亮派使者到江東觀察南京的山川美景,並作出了“鐘盤,石虎居”的著名評論。211年,孫權聽從謀士張紅的話,從京口遷到秣陵,改名建業。229年,旭日為建都,自武昌始,為南京建都之始。烏石頭城遺址位於南京城西的草場門和清涼門之間。280年,西晉滅吳,重建業為建業。後來為避諱晉代皇帝司馬曄,改名建康。朗通王司馬睿,南渡,以健為基。317年,司馬睿即位,為晉武帝和東晉的正式建立,定都建康。420年,為了給宋武帝和宋立國建康,劉裕稱帝。四七九年,蕭道成代表宋朝稱帝,為了齊國、齊國和杜健康。五○二年,稱帝為、梁和建康皇帝。557年,陳霸先為陳武帝、陳立果和建康稱帝。吳、東晉、宋、齊、梁、陳並稱為六朝,所以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如今,南京圖書館保留了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百萬。江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蘊藏著古老的中國文化。五八九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夷平建康城,以石頭鎮為江州府,楊迪帝時改為丹陽縣。此後,隋唐統治者相繼采取抑寧策略,將揚州行署由金陵遷至廣陵,壹度取消南京國的建立。唐初,杜和傅公有起義軍占領丹陽郡,向唐朝投降,改丹陽為唐朝歸化地。杜入朝時被扣留,傅公佑造反,建立了宋政權。江南,唐平,是壹個正在崛起的國家。758年,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任嵊州刺史。次年,他為五龍潭放生池立碑,遺址至今。李白晚年居嵊州,762年卒於南京西南當塗。783年,由於藩鎮之亂,唐德宗有意遷都,鎮水師韓坤重修金陵,但未果。五代時,楊武郭利修金陵,以為是西都。937年,徐誌摩(李邊)取代吳,在南唐建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975年,北宋滅南唐,江寧府升為州。1018年,隨趙惠子(後改名)晉封為王,不久即成為皇太子,並升任江寧府。趙真為宋仁宗即位。江寧是繁華之地,信任的大臣(如包拯)往往是江寧的知府。宋神宗、王安石兩次到江寧提督任宰相,主持變法。1120年,方臘起兵反宋,但未能從北方奪取江寧,控制江南,導致最終失敗。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鷹派李剛的建議,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金兵南下不久,皇帝南逃,到了杭州。1137年,在嶽飛等人的堅持下,宋高宗再次回到杭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修德而不擇險地”的建都名義再次逃往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是首都。1275,元兵南下,取建康府為建康路。1329康路改建為路。1356年,朱元璋攻克慶忌,改慶忌路為應天府。作為基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太祖。以應天府為首都南京,開封為北京。......
為什麽南京被稱為石頭城?
石頭城是六朝古都南京著名的六朝遺跡,位於清代梁山壹帶。南京的別稱“石頭城”就是由此而來。
石頭鎮叫石頭鎮。廣義上是今天南京的別稱。狹義上是指南京老城區西部的石山石鎮。孫權在石頭山上建了壹座石頭城,並以此為都城保護東吳的都城史靜建業。準備軍用石頭,石頭基地裏建了很多烽火臺,在軍事上用來即時發出報警信號。後來,晉軍大將王拙率領水軍攻打,在河面上築起了壹條鐵鏈,晉軍把鐵鏈燒了。結果石頭城淪陷,冷門大王孫皓迅速投降。
後來長江已經逐漸西移,石城的河道泥沙淤積變得平緩。石頭城不再那麽危險了。朱元建造天府石材城,作為天府城的壹部分。石頭山現在是涼爽的山區。這是西方的壹條河流,受天然石頭的影響。建造壹座石頭城,天然石頭是城墻的壹部分。
南京為什麽叫石頭鎮20分?
石頭城是六朝古都南京著名的六朝遺跡,位於清代梁山壹帶。南京“石頭城”的別稱由此而來。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企圖進壹步吞並楚國。他看中了現在位於南京中華門的長幹裏,召集謀士範蠡監造,取名“越城”,又稱“範蠡”城。當時的“嶽城”很小,只有1km,繞城80步,面積只有6萬平方米,稱為“嶽臺”。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被滅,在南京的梁青山(又稱石頭山)建城,稱為“金陵城”,這也是南京的由來,又稱“金陵”、“石頭城”。公元前211年,孫權在金陵城舊址建“石城”,是今天南京的重要歷史遺跡。這在當時是壹個軍事要塞。那裏被山川包圍,地形十分險要。
南京以前叫什麽?
據史料記載,南京歷史上用過62個名字。在世界歷史上
很少見。主要有:金陵(南唐)秣陵(秦漢)石鎮建業(葉)建康(南宋)江州(隋朝)白下上元(唐代)江寧路應天天京(太平天國)等等。南京因明初朱迪將應天府改為南京而得名。
“南京”這個名字始於明朝。歷史上稱鄴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城、建業、建康、白下、上元、嵊州、江寧、慶忌、應天、天京等這座城市雖然幾經易名,但它仍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雄偉的姿態和美麗的風景而聞名於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占有壹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