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讀《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門十哲,各有千秋

讀《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門十哲,各有千秋

仲尼就是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賢者七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號稱“孔門十哲”的弟子,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十位學生即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遊、子夏十個人的合稱。

德行高深,自律克己

子淵

首先說子淵,子淵就是顏回,作為孔子最欣賞的弟子,顏回壹生都沒有為官,而且顏回英年早逝,在二十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是孔子對這位弟子卻非常推崇。顏回在聽孔子講述儒家學說的時候,總是顯得很笨拙,但是在學習之後他的執行確實最徹底的,他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做到了克己自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顏回從來不議論他人的是非,如果遇到什麽不順心的事情也不會遷怒於他人,盡管生活貧困,但是顏回依然沒有放棄對於自己品德方面的要求,從來不會因為物質條件的匱乏而影響自己求學的決心。孔子說有顏回在的話,所有的學生都更加勤奮好學了。

子騫

子騫以德行聞名於世,他孝順父母,善待兄弟。以德報怨是他對待自己後母的做法,因為親生母親去世的很早,父親就娶了後母,但是後母對子騫非常不好,非打即罵極盡虐待,他壹直隱忍不肯在父親面前去說後母的是非。不過時間久了,父親發現了後母的行為,大怒之下準備休了後母。

子騫不同意父親的做法,他說後母對我不好只不過是我壹個人受苦,但是如果父親大人您休了後母的話,我連同後母的兩個孩子和您都會受苦,因為我們三個人孩子失去了母親,而您失去了妻子,他的孝行感動了父親也打動了後母的心。子騫壹生都沒有做官進入仕途,他認為比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保證自己的德行。

伯牛

這位也是以德行著稱於世,但是很不幸他患上了麻風病,為了防止傳染別人,他把自己關在了屋子裏,老師孔子來看他,他也不開門,只是通過窗戶交流。孔子握著伯牛的手難過的說,這種事情只能說是天命,像妳這樣品德高尚的人竟然會染上這種疾病。伯牛擅長接人待物,舉手投足間都透出君子之風,不過由於麻風病英年早逝。

仲弓

仲弓的出身不太好,他的父親行為不端,因此很多人對他總是用有色眼鏡看人,經常誹謗和詆毀仲弓。但是仲弓從來不介意這些事情,他還是按照自己的處世之道來寬厚帶人對誹謗詆毀自己的人也不去打擊報復。

孔子就曾經為了維護仲弓,在人面前說父親不好兒子不壹定不好,仲弓的父親不肖,和他沒有什麽關系,仲弓是可以為人君的大才大德之人。

以禮治世,以德服人

子有

子有是個謙虛謹慎的人,且多才多藝,尤其擅長理財和打仗。曾經用步兵長矛的戰術擊敗了強大的齊國軍隊,並趁著這次勝利的機會說服季康子把長年流浪在外的孔子召回了魯國。但是後來子有幫助季康子斂財,讓百姓的利益收到了侵害,孔子十分嚴厲的批評了子有,但是子有並沒有因此和師傅產生什麽矛盾,而是依然尊敬師傅。

子貢

孔子身邊最能說的人,說他能口吐蓮花壹點都不為過。本來齊國的田常想攻伐魯國,這讓孔子非常擔心,因為魯國是個小國,是禮儀之邦,根本沒有辦法抵抗齊國的侵略。這個時候很多弟子表示可以去說服田常。孔子都說不可,子貢說自己去吧,孔子才放下心來。

子貢果然不負眾望,憑借著兩行伶俐齒、三寸不爛舌,硬是讓田常放棄了攻擊魯國的年頭,同時還挑起了吳國對齊國的戰爭,也間接導致了越國的崛起和吳國的衰落,這份能力就是三國時舌戰群儒的諸葛孔明也是不能比擬的。

子路

子路生性豪爽,勇力過人,且善惡分明,對師傅孔子十分尊重,處處維護但是他的性格過於直爽眼中容不得奸佞之徒,孔子壹直對這個學生很擔心,曾經預言子路必不得善終,想以此來讓子路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老師的好心並沒有換來好的結果。

嫉惡如仇的子路在衛國的內鬥中,為了禮儀之道被人卑鄙的殺死了,他用生命踐行了老師的教誨,用生命的代價實現了自己的人生信念殺身成仁、記憶不滅。

子我

子我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經常被派遣出使各國,遇事不喜歡循規蹈矩,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和他的老師有分歧,因此經常被孔子斥責。由於有壹天他在白天的時候睡覺,被孔子發現,誕生了壹句流傳至今的俗語“朽木不可雕也!”我看子我不僅不是朽木,還是孔子身邊難得的特立獨行有真知灼見的賢者,為官之後也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深得百姓愛戴。

文學巨匠,禮樂傳世

子遊

子遊擅長文學音律,他在魯國做官的時候,就利用禮儀教化的方法讓人心向善,知善惡識美醜,從而讓人更加好管理。當人的境界變高的時候,溝通起來就更容易,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子遊正是用了禮儀之術,作為自己的為官之道,有禮而後有治就是這個道理。

子夏

子夏也是大文豪,他經常和孔子探討壹些學術問題,深的孔子的認同。他善於通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從學畫畫要打好基礎,然後才能上色,想到了人要先自己具備美德,然後再用禮儀加以完善。這不是壹般人有的智慧,是舉壹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魏文侯就曾經拜子夏為老師,學習治國之道後稱霸天下。

通過孔門十哲,改變了我以前對於儒家的片面看法,曾經十分推崇法家因而對儒家思想嗤之以鼻。但是從孔門十哲身上我看了自我完善的途徑,克己自律的威力,口吐蓮花的辨術,妙筆生花的文采,觸類旁通的智慧。

壹個人的歷史,壹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