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阿杜阿戰役中意大利軍隊為何淪為國際笑柄?

阿杜阿戰役中意大利軍隊為何淪為國際笑柄?

如果德國再次成為世界大戰的發起者,那壹定是來自於《凡爾賽和約》的制裁、大蕭條的“迫害”和英法綏靖政策的縱容。如果希特勒滿懷信心地發動武裝入侵,那壹定離不開墨索裏尼的“功勞”。

作為法西斯主義的“鼻祖”,自封為“新凱撒”的墨索裏尼早已有了侵略擴張的野心。但是歐洲列強幾乎都在爭奪海外殖民地,沒有辦法。他將擴張重點放在非洲小國埃塞俄比亞(當時名為阿比西尼亞)。這是為什麽呢?

虛榮的法西斯“老大”。

首先,他上任以來壹直在努力鞏固自己的地位。他的法西斯統治仍然引起強烈反對。為了更好地體現其地位,轉移國內熱點矛盾,將埃塞俄比亞納入其版圖,它勢必會獲得整個國家的支持,從而提高其威望。

第二,向希特勒證明自己。作為壹名“後起之秀”,“小胡子”自上任以來就表現出壹副咄咄逼人的面孔,在各方面都超越了他。尤其是在軍事上,先進的武器裝備和高昂的部隊士氣讓法西斯“老大”有些不服氣。

特別是在當時的奧地利總理被納粹悄悄暗殺後,在他保護下的奧地利政府向他求助。盡管德國和意大利已經是盟友,但自認為是“老大”的墨索裏尼還是出動了4個師,部署在德意邊境。

其實保護是假的,在“小胡子”面前樹立“老大”的威信才是真的。結果“小胡子”不僅丟了面子,還進壹步威脅到了意大利軍隊,最後意大利軍隊不得不撤出邊境。這件事讓他很丟臉,他盡力證明自己的實力。

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曾經是羅馬人心中的“永恒之痛”。

原來在19世紀後期,意大利軍隊向埃塞俄比亞派兵。盡管埃塞俄比亞武裝部隊進行了反擊,但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太大,意大利軍隊毫不費力地向前推進。作為這個國家的新國王,梅內利克是壹個見過世面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他決定先麻痹對方,然後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因此,為了贏得足夠的時間進行軍事準備,他與羅馬簽署了《烏恰裏條約》,並同意割讓部分領土。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進口大量先進的槍支和裝備。然而,在意大利軍隊眼中,這位保持低調的君主是壹個沒有頭腦的原住民。

傲慢的羅馬人再次向該國派兵,目的是徹底殖民該國。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莫尼利克帶領人民奮起反擊,現在他手下的士兵大多擁有歐美提供的精良武器。

無知的意大利軍隊壹直認為他們只是壹群暴徒。當意大利軍隊出現在阿爾多伊斯時,埃塞俄比亞士兵像洪水壹樣從四面八方沖了出來。雖然有進口的武器裝備,但與意大利軍隊相比,他們的軍隊是中世紀的產物,仍然處於劣勢。

然而,手持刀劍和火槍的埃塞俄比亞戰士並沒有撤退。他們向前行進,沖向意大利陣地。最終,埃塞俄比亞軍隊取得了勝利,並將1896三月1作為他們的國慶日。他們為民族獨立而獻身的精神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被人們譽為奇跡。

相反,意大利人在聽到戰敗的消息後徹底憤怒了,這是壹個徹頭徹尾的恥辱。西方社會也是壹片嘩然,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壹支裝備了先進武器的軍隊會被壹群非洲土著士兵殺死。

阿杜阿之戰不僅沒有使其成為殖民地,反而使這支驕傲的軍隊成為世界的笑柄。直到1935,墨索裏尼的30萬大軍才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不僅向“小胡子”們展示了意大利軍隊的強大戰鬥力,也洗刷了他們心心念念40多年的恥辱。

壹場得不償失的勝利。

和那些年壹樣,埃塞俄比亞士兵頑強地與這支兇猛的法西斯軍隊作戰。他們利用山區地形組織了壹次伏擊戰,多次挫敗了意大利軍隊的進攻,給傲慢的意大利軍隊以沈重打擊。這場正義的戰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同情。

在輿論的強烈譴責下,國際聯盟宣布意大利軍隊的行為具有侵略性,要求其撤軍並對其實施經濟制裁。然而,英法兩國“雷聲大雨點小”的做法實際上是綏靖政策的縱容。7個月後,意大利宣布埃塞俄比亞為其殖民地。

這場久違的勝利讓所有意大利人歡欣鼓舞。然而,這場被墨索裏尼吹噓的“歷史上最偉大的殖民戰爭”並沒有停止,占領區的人民仍然堅守在山區進行抵抗,這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時,這也讓對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首先,回報得不償失。雖然埃塞俄比亞被征服了,但它的領土卻擴大了壹倍。然而這個國家除了沙子什麽都缺,占領後可以掠奪的資源少之又少。同時工業基礎很薄弱,人口素質低,能用的東西很少。

說白了就是壹片不毛之地,壹切都要從零開始。為了穩定被占領土的局勢,常年在外部署大量軍隊,但他們無法“以戰養戰”,所需物資不得不從國內運輸。事實上,明眼人都知道,他們獲得的回報不足以覆蓋他們為此付出的成本。

其次,非正義的戰爭受到全世界的反對。壹場“以大欺小”的侵略戰爭自然不會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隨後各種經濟制裁、鋼鐵、稀有金屬、橡膠等戰略物資被列入禁運名單,讓本就資源匱乏的意大利工業更加捉襟見肘。

更重要的是,它幾乎掏空了意大利的國庫。這個非洲國家幅員遼闊,壹窮二白,各種基礎設施的投入令人咋舌:在占領期間,他們至少投入了60億裏拉,這是海軍年度預算(654.38+03億裏拉)的6倍,這筆錢可以建造9萬輛坦克。

這種沈重的“負擔”對其經濟是致命的打擊。歷史學家亨利·亞當斯曾評論說:“壹個國家的命運在這個時候就註定了,因為這場出於虛榮、未經深思熟慮而發動的戰爭過早地消耗了為世界大戰積累的資本。”

當然,這場戰役中收獲最大的是希特勒。在準備戰爭的同時,他最擔心的是歐洲國家的戰略部署和政策確定。愛虛榮的墨索裏尼為他“帶路”,讓他徹底看清了英法美等國的真面目,為他發動戰爭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都說意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表現更像是壹個講笑話的“喜劇演員”,但其法西斯“老板”的“無腦”做法恰恰說明了“壹個士兵將承擔壹個巢穴。”

妳怎麽想呢?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搜索關註“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