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擴展數據
三中全會的任務
30多年來,黨的歷次三中全會都承擔了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使命,1978年召開的十壹屆三中全會更是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
三中全會是指由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三中全會的簡稱。事實上,在過去30年左右的時間裏,每次全會的內容都定期受到關註。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告訴北青報記者,壹般來說,每屆壹中全會產生黨內領導人,二中全會選擇國家機構和政協的建議名單,三中全會研究經濟改革,四中全會重點關註黨的建設。
每次三中全會通常需要3-5天時間,出席者包括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有關負責同誌可以列席會議。自1978以來,三中全會已召開七次,其中四次是在10年6月召開的,壹次是在9月,即112年9月。
三屆三中全會往往帶有每個中央領導集體的烙印。通過觀察三中全會,可以反映出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特點。
每壹屆三中全會都面臨著不同的時代課題,因此會議的議題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1978年,中國剛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12那年召開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不僅撥亂反正,而且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鄧小平視察南方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當年的十四大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首次被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次年6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
10年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領域的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與10年前相比,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已從“建立”轉向“完善”。張希賢認為,按照慣例,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戰略部署。
《決定》壹般會在三中全會上審議通過,通常被稱為指導未來壹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08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被稱為《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行動綱要》;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被稱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參考資料:
第三次全體會議-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