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全省,像陳攀壹樣為參與汾河生態修復工程奮戰的高校學子還有上萬之眾。 在過去的壹個多月時間裏,萬名誌願者先後發放保護汾河宣傳資料20萬份,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上千余次,號召數萬人次參與了汾河岸邊的垃圾撿拾活動,進行調查問卷10萬人次,得出百份事關母親河的調查報告。
90.6% 的居民
不知道世界水日
忻州市寧武縣東寨鎮,汾河源頭。
從7月到8月,整整壹個月時間,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的誌願者對汾河源頭多個鄉鎮、上萬村民進行了問卷調查,依據科學的統計方法,得出了寶貴的調查報告。
“我們調查發現,東寨鎮居民文化水平比較低,大多數居民都是普通農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山西財經大學的誌願者拿出他們的《調查報告》,向記者介紹說,“這兒只有3.1%的居民參加過汾河環保情況的調查分析,說明當地政府缺乏對汾河源頭百姓的了解,政府應加強與當地百姓的交流,聽取群眾意見,更好地去治理汾河。”
誌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90.6%的居民不知道世界水日是哪壹天,59.1%的居民沒有聽說過國家頒布的“禁塑令”。
“這說明當地居民知識層面不夠寬廣,對於環保知識的了解不夠多。”誌願者說,在聽說過“限塑令”的居民中,有68.2%的居民認為此項政策的頒布對其沒有影響,“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地居民平時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使用塑料袋對多數居民來說是沒有影響的。”
74.2% 的居民
不了解汾河汙染
當地居民比較關註汾河環境問題,大多數居民會定期到汾河沿岸散步或是鍛煉,大多數居民會主動制止他人汙染汾河的行為,但是近80%的居民認為汾河水資源豐富,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汾河水流量的減少將對他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
山西財經大學的誌願者說,60%的居民沒有發現工業廢水流入汾河源頭,有34%的居民認為汾河水的汙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有44.7%的居民認為生活汙水排放是影響汾河的主要原因,還有74.2%的居民不了解汾河當前的汙染情況。
當地居民認為,只要有工業廢水流入汾河,那將是汙染汾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60%認為工業廢水不會流入汾河源頭的居民中,大多數居民認為生活廢水的排放是汙染汾河的主要原因,“據我們實地調查了解,當地政府雖然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生活廢水處理設施,但是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例如在河水中洗衣服)已根深蒂固,從而也會給汾河帶來壹些汙染。”誌願者說,數據反映了當地居民和政府的交流還是有壹定的距離。
60.4% 的居民
擔心飲水健康
“有12.6%的居民認為汾河水質較過去十年變差了,有22%的居民認為汾河垃圾較過去十年變多了,有11.9的居民認為汾河環境較過去十年變差了。”誌願者分析,這說明絕大多數居民認為,汾河水質、汾河垃圾、汾河環境較過去十年有所改善,並且他們認為能有這些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門的大力治理,僅有20%的居民認為,居民的環保意識起到了作用。
誌願者調查發現,有60.4%的居民認為若汾河水受到嚴重的汙染,他們的飲水健康將受到較大影響,“這說明汾河水是當地居民主要的飲用水,汾河水的汙染將直接禍及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
另外16.4%的居民認為汾河水汙染會對農作物有巨大影響,這從側面反映了只有很少的農民種植澆灌型經濟作物。還有15.7%的居民認識到了汾河水資源短缺,水流量減少的問題將會引起居民的用水沖突。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看出,政府部門為汾河治理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汾河源頭百姓也迫切地希望汾河環境更加優美。”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的薄老師說。
從這份多達20頁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當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知識層面不夠廣,對環境保護知識的了解極其有限,“但是我們也能看出當地居民對保護汾河的巨大熱情和潛在的環保意識。我們還發現當地居民生活質量不高,經濟型作物種植較少,當地的旅遊開發不夠完善,沒能充分利用當地的旅遊資源。我們能看出當地政府與居民的溝通有待加強,對居民的生活情況的了解有待加深。”誌願者表示。
用知識推進汾河修復
“誌願者們從設計問卷,到入戶調查幾乎是獨立完成的,學生們壹方面可以發揮專業特長,壹方面可以和汾河保護相掛鉤,顯示出了極高的熱情。”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帶隊薄老師說。
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誌願者們還科學地提出了改進建議,誌願者說,汾河源頭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環保意識的樹立,建議當地政府部門興辦教育的同時,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
同時,希望當地政府能定期對汾河源頭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作調查,壹方面,可以第壹時間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另壹方面,政府部門通過與百姓間面與面的交流和對話,將有助於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的提高,也將對政府政策的
落實起到促進作用。
“在保護汾河源頭的行動上,當地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關停了很多工業廠礦,作為以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寧武來說,這樣做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必將受到很大的影響。”誌願者說,“但是寧武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景觀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建議當地政府能合理充分開發旅遊業,樹立旅遊品牌,加大旅遊宣傳力度,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給當地居民提供壹定量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並且通過對遊客的宣傳,把汾河源頭旅遊文化發揚光大,使更多的人關註和了解汾河源頭,這將為汾河源頭的保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外,可以提倡當地居民發展“農家樂”等形式的旅遊業。這樣不僅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而且還能在不汙染汾河源頭的前提下,為汾源環境增添壹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建議當地政府能大量聘用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輕才俊到當地任職任教。通過把他們的所學運用於實際工作,從而可以大力發展當地的生產力。並且希望政府能廣泛接受各大高校的有誌青年為治理保護汾河出謀劃策,為當地人民發家致富奔小康貢獻力量。”誌願者說。
太原王吳村:
治汾,居民願意投身其中
今年7月16日上午,山西醫科大學第壹臨床醫學院“保護母親河”誌願者服務隊,在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王吳村發放問卷100份,進行“千裏汾河,清水復流”調查活動。
在此次被調查的居民中,有65%在本地居住時間超過10年,“這說明來自被調查者的信息基本能反映汾河近年來的變化情況,同時也能證明此次調查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參與這次活動的山西醫科大學第壹臨床醫學院大二學生傅真真說。
“我們根據調查問卷進行總結分析,發現所調查居民生活用水總體狀況較差,不僅缺水現象頻繁,對水的質量滿意度也偏低。”傅真真說。
還有壹部分民眾對以往的汾河治理狀況以及此次大規模的治理工程缺乏了解,而已經有所了解的主要途徑是參與相關的社會活動和通過電視廣播獲得。傅真真說:“這些情況表明,宣傳力度需要進壹步加強。”
調查中,學生們發現,民眾對此次政府治理汾河的舉措大力支持,並願意投身其中,這給開展這項工程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充分說明這項工程是民心所向。
同時,被調查的居民對汾河治理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要充分發動群眾,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要積極借鑒國內外有益的治水經驗;合理使用治水基金,杜絕浪費;治理工作壹定要實行責任制,分段負責,並建立明確的獎懲機制。
運城新絳縣:
零距離觀察檢測河水
山西醫科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誌願者在太原等地沿汾河進行調查實踐的同時,另外幾所高校的大學生誌願者在汾河的下遊運城,展開走訪調查。
7月17日、18日,在運城市新絳團縣委和新絳縣水利局的統壹組織下,大學生誌願者到汾河大堤對汾河河道拓寬改造工程建設情況進行了參觀,並同建設工地的工人進行交流和訪談。
在汾河灘,誌願者零距離采集河水進行觀察檢測,並對河床沈沙積土進行了采樣,實地了解了汾河生態現狀,參觀了青年生態林。
與此同時,誌願者深入新絳縣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西曲菜市場,及所在西曲村進行了調研,走訪村民、菜農、菜商和拆遷戶,發放調查問卷500余份,掌握了第壹手資料;到沿線工廠、企業進行了參觀訪問,通過企業負責人的介紹,切實感受到水資源對企業的重要性。
通過調研,誌願者更加深入、更加切實地認識到汾河沿線百姓生活、農村發展、企業生產對汾河水的依賴程度,切實感受到了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目前,問卷調查報告正在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