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被選派到第四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10,彭湃和羅燕被介紹為中國* * *黨員。畢業後回到湖北,當選為湖北省農民協會常務理事,並擔任湖北省農民協會秘書長、組織部長。1926年3月,省農會被軍閥破壞,被捕入獄,經董和錢解救後獲釋。
1926年7月,被派往鹹寧開展革命活動,協調北伐,任鄂南省農會特派員。後成立中共鹹寧特科任書記,發動工農群眾,成立工會、農民協會等組織,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抗租、抗押、抗債鬥爭,建立農民自衛隊2000余人,有力支持和配合了北伐軍進攻汀泗橋、和盛橋,參加了抗擊叛軍夏鬥寅部的戰鬥。同年5438年6月+2月任鹹寧縣農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鄂南區委書記。1927年4月,組織成立鄂南農民革命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領導鹹寧、嘉魚、蒲陰、重陽、桐城等地的武裝鬥爭。同年冬,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9年初回到上海,歷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秘書長、江蘇省委農委秘書長。7月任上海市吳淞區委宣傳部部長,9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30年2月,以中共中央特派記者、中共湖北省委委員身份赴鄂北,任中共鄂北特委書記,建立湘棗遊擊隊,後發展為紅九軍26師,參與領導紅五月暴動,在湘東、湘南、宜城建立以蔡洋為中心的蘇維埃政權。10年6月,他被調任中共韓晶(信陽)特委書記。同年冬回上海。
1931三月被派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五月根據周恩來同誌的指示到閩浙贛省委。歷任中共閩浙贛省委組織部長、賀齊軍團政治委員。5438年6月+10月,就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紅十軍)政委,率部多次反圍剿。1933年,率紅十軍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回到閩浙贛組建新紅十軍,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8月任閩浙贛軍區政委,同年2月率部堅持革命根據地鬥爭。1934 1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165438+10月4日,在中央軍委指示下,賀軍團與新十軍聯合成立紅十軍,任十九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與師長荀懷洲壹起加入北上抗日先遣隊。同年2月初,率部轉戰皖南,6月30日與軍團部領導的20師會師。與譚家橋戰鬥結束後,方誌敏問道。
1935 1月去上海中心局請示後留在中心局。3月,我任上海臨時中央執行局組織部代部長兼秘書長,還主管北方地區地下交通。同年6月,赴天津參加中共中央北方局重建。同年9月,被派往陜甘革命根據地,先後任上海局、北方局駐陜北蘇區代表、陜甘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陜甘陜省委常委,參加了老山戰役、榆林橋戰役。中共中央到達陜北後,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軍委),任軍委委員、軍委副參謀長、軍委留守處副處長。
抗日戰爭時期,1936年春任中共中央白區工作部主任,9月參加東北軍統戰工作,同年11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統戰部部長。1937年因病臥床不起。11年病愈,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教師。1938年5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人武部部長、統戰部部長。1939平江慘案後,調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黨務研究室研究員。1942延安中央黨校學習,任中共黨校第七分校書記,參與延安整風和審計工作。1944 10曾任八路軍南抗日支隊政治部副主任兼秘書長。1945年4月任湘鄂贛邊區行政公署主任,5月任湘鄂贛邊區臨時委員會副書記,9月任中共鄂東區委書記兼鄂東軍區代理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長江區委書記、中原軍區鄂東軍分區政委。65438-0946,到北平軍事調解執行部,任執行部副主任。同年8月,任東北局財經處主任兼東北糧食總局局長,為恢復和發展東北根據地經濟,保障東北軍糧食供應做出了貢獻。
解放後,1949年5月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壹副主席、省委常委。1953 1任中南財經委副主任、糧食局局長。19551任糧食部副部長、國務院黨組副書記。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66年8月12在北京病逝,享年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