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2021-08-19 讀《非對稱風險》有感

2021-08-19 讀《非對稱風險》有感

《非對稱風險》這本書***包含四個主題:不確定性以及知識的可靠性;人類事務的對稱性原則,包括公平、正義、責任感、相互性;交易中的信息***享;復雜系統中以及在現實世界中的理性。書中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主觀動機分析、車買賣、道德倫理、契約理論、學術界以及現實世界的學習、康德法則、政府權力、風險科學、知識分子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政府責任、社會正義、期權理論、基本人權、狗屎的供應商、神學……

在《非對稱風險》這本書中,塔勒布十分強調知行合壹,他旗幟鮮明地指出,要發表觀點,妳首先要入局(skin in the game),要使自己成為風險收益對稱的風險***擔者,空中樓閣式的誇誇其談或宏篇大論毫無意義。在現實世界中,塔勒布筆下的非對稱性,可以說無處不在。在本書中,塔勒布涉及的視野宏大,從安泰俄斯之死到墨丘利的拒食海龜,從羅得島上的出售糧食到羅伯特·魯賓所在的華爾街銷售金融產品,從3 800年前的《漢謨拉比法典》中的對稱性到現代社會財富的巨大不平等;塔勒布在知識的海洋中縱橫,掬取合適的材料,勾勒知識的不確定下形態各異的非對稱性,以及對稱性的風險***擔的必要性。或神話,或宗教,或正史,或雜記,透過這些形散神聚的故事集,塔勒布的核心觀點聚焦到壹點:沒有“風險***擔”就壹事無成,真正的理性在於避免系統性毀滅。

在資本市場層面,風險***擔更為關鍵,本書中作者對此也批判得最為尖銳。從被作者批評為“對金融風險幾乎壹無所知的伯南克”,到“羅伯特·魯賓的勾當”,再到“信口雌黃的宏觀政治經濟學家”……而被視為現代資本市場代表的華爾街,在作者筆下幾乎成了騙子們炫耀騙技的舞臺、非對稱風險的高發地。在作者看來,無論是什麽市場主體,都應充分認識到無處不在的信息非對稱性,並在此基礎上(就像作者明確指出的)“將靈魂投入‘風險***擔’中去”。正如作者那句有點絕對又不無啟發的結束語:沒有“風險***擔”就壹事無成。

當然,就像英國《衛報》專欄作家佐伊·威廉姆斯(Zoe Williams)在本書書評中所指出的,盡管本書的核心觀點非常有吸引力,但在細節上存在壹些瑕疵。比如書中提到的“1982 年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皇室成員安德魯王子駕駛著直升機在前線作戰時,承擔了比普通士兵更多的風險”;以及,對英國的清真食品比例的描寫等細節,在威廉姆斯看來,都與真相有出入。

另外,本書中,作者以嘲諷的口吻批評說,“2010 年,對金融風險幾乎壹無所知的伯南克連任美聯儲主席”,早在2009 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塔勒布就曾直接呼籲:“美國政府‘絕對必須’對銀行實施國有化,以阻止其給金融系統帶來更多損失。”(2009,路透社)我們不知道如果美國政府對銀行實施國有化的真實後果,也暫且不論伯南克的政策從長期看,是否惡化了美國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至少從十年後的今天回頭去看,縱向上對比,這輪金融危機的結局相比肇始於1929 年的那輪大蕭條的結局要好得多;橫向對比歐洲、日本的銀行業,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的美國銀行業發展得也沒那麽差。至於伯南克任職美聯儲期間,與時任美國財政部部長亨利·保爾森壹起推出的危機應對政策,雖然在作者看來,“政府主導的救援行動,使得整個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脫離了‘決策者承擔後果’的風險匹配原則,使得市場的受益者、決策者和參與者可以脫離‘風險***擔’,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做出決定並攫取利益”,但是伯南克以及保爾森受到的好評絕不只是來自華爾街的那些“利益攫取者”。比如巴菲特就曾在2014 年接受CNBC(美國全球性財經有線電視衛星新聞臺)采訪時明確指出:“2008 年的時候,我們的金融系統被幾個人所拯救,如果不是亨利·保爾森和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我們現在將生活在壹個相當不同的國家裏。”當然,在作者眼中,巴菲特不過是壹個隨機遊走狀態下運氣特別好的傻瓜(2010,CNBC)。不過,退壹步說,哪怕伯南克真的像作者所揭露的,對金融風險壹無所知,但無論是伯南克還是保爾森,對緊急救援措施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都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在《行動的勇氣》壹書中,伯南克這樣寫道:“無論大家是否理解,我們采取救助措施確實可以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災難性的崩潰,有利於保護美國經濟,符合每個人的利益……2008 年9 月,我絕對相信,在壹場重大的金融危機期間,壹味強調道德風險,會產生誤導作用,也是非常危險的。”

最後,我也想對本書的英文書名Skin in the Game 談點兒個人理解。如果用直白壹些的譯法,我覺得可以直接翻譯為:入局。金融是壹門具有很強現實性和操作性的專業,站在旁邊看的,終究只是看客。入局,並***擔風險,才能更加貼切地理解這個變動不居的市場,實際上這也是塔勒布壹直強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