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該走什麽樣的城市化道路?
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與會專家認為,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當前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新型城鎮化有望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城市化是歷史的必然。這個時期誰走得好,誰就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如果他走不好,可能會掉進中等收入陷阱。”住建部住房改革發展司司長倪虹指出。“城市化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中國城市化仍有至少20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目前城鎮常住人口中仍有近20個百分點的非城鎮人口。如果這些人成為市民,他們的消費會增加30%左右,相當於農民進城6個百分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10年以來,中國城市化發展迅速。從2002年到20110年,中國城市化率年均發展1.35個百分點。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50%。“中國正面臨這樣壹個時刻。我們應該學習前人走過的路,用現代科技和智慧共同努力,讓中國的城市化更加健康。”倪虹說。歷史的鏡子造城運動與會專家認為,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但城市化不是造城運動。今後要避免城市圈地,不要讓“大城市病”重演。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看來,中國城鎮化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城市裏還有654.38+0.6億農民工沒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混亂的城市布局、循環建設、“攤大餅”式的布局,直接或間接地帶來了交通擁堵、房價高企、汙染加重等問題。“日本在城市化進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問題,比如大城市人口劇增、交通擁堵、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中國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日立公司總裁中川宏說。經濟學家吳敬璉直言,靠賺取土地差價推動的舊式城鎮化,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保守估計,壹些部門在造城運動中獲得的土地差價約30萬億元,舊式城鎮化難以為繼。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也認為,未來的城市化應該避免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的現象。“居者有其屋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實現了居者有其屋,中國可以獲得20-30年的政治和社會穩定,今天遇到的很多問題自然會消失,否則就會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面臨無窮無盡的問題。”鄭永年說。新型城鎮化的路徑“城鎮化的重點不是速度和規模,而是質量。”楊偉民建議,政府應著眼於體制機制建設,脫離過去二元結構的舊體制,構建適應人口市民化發展趨勢的財稅體制和公共服務。奚仲洪明建議,應合理規劃交通設施,鼓勵市民廣泛參與城市化進程,還應完善醫療教育等生活服務設施。“我們必須充分考慮人的因素,以實現良好的城市化,並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鄭永年指出,中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將面臨很多制度改革,包括農村土地制度。他建議在土地國有化的同時允許土地使用權私有,避免城市化成為新壹輪掠奪農民土地的浪潮。ABB集團董事局主席馮認為,面對城鎮化可能帶來的挑戰,中國需要建設智慧城市。壹方面需要政府決策的支持,同時也需要建築、交通、運輸等方面的技術解決方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