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王茜的主要成就

王茜的主要成就

工作

《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翻譯:

埃裏克?方娜。給我自由:美國史(第壹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待出版)

埃裏克?方娜。美國自由的故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和2003年再版。

◎學術期刊主編:

《中國歷史評論》(Chinese historic Review),主編(2004—)論文。

(包括專輯和作品):

“CHUS:壹段未完成的跨國主義之旅”,《中國歷史評論》15,第1期(2008年春):159-166。

《英國政治制度的起源與演變》,載《世界發達國家政治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主編(6萬字)。

《美國國家體制的起源與演變》,載《世界發達國家政治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主編(6萬字)。

“原則與妥協修訂版序言”,載於《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9。

“從奴隸到選民:黑人選舉權憲法化的歷史”,載於趙曉麗主編《憲法與公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44-230。

《美國著名大學的博士教育制度——以歷史學研究生為例》,載《中國政法大學人文論壇第壹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495-507頁。

“德雷德?斯科特:壹個美國奴隸爭取自由的故事”,《美國法律通訊》(第壹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45-78頁。

《美國進步時代的改革:兼論中國制度轉型的方向》,載於《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17-152。

《歐洲近代國家建構史的回顧與啟示》,載胡鞍鋼、王紹光、周建明《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71-195。

《美國歷史中的國家利益》,《美國研究》,第17卷,第2期(2003年夏):9-30頁。

《Fonna:壹個不是神話的故事(如譯者所說)》,《美國自由的故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513-534。

《自由:壹個未完成的美國故事——讀埃裏克?方娜《美國自由的故事》,美國研究,第16卷,第2期(2002年夏):121-129。

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述評,《美國研究》,第15卷,第1期(2006年春季5438+0): 7-39頁。

《近30年來美國歷史的新變化——埃裏克·豐納教授訪談錄》,《歷史理論研究》,2000年第3期,61-75。

多元文化主義的起源、實踐和局限?《美國研究》,第14卷,第2期(2000年夏):第44-80頁。

“奴隸的自我解放運動與美國內戰性質的轉變”,《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第575-588頁。

《什麽是美國歷史:美國歷史教學標準之爭》,《美國研究》第12卷第4期(冬1998): 7-40頁。

“壹無所有的自由:重建政治對美國城市黑人無產階級化的影響”,載於王旭、主編《城市社會的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203-219。

《知己知彼,求同存異:中國能說不引起的反思》,載《世紀之交的反思:中國留美學者論中美關系》(環球出版公司,1998),1-26。

《海外留學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發展》,《當代中國研究》第54期(第3期,1996):109-127。

《從美國聯邦制的發展看中國的分權》,《當代中國研究》,第46期和第47期(1995第1-2期):168-197。

《美國史學重建述評》,中國留美歷史學會編:《當代歐美史學述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91-310。

《黑人普選與美國內戰憲法修正案的制定(1860-1870)》,世界歷史1990,第6期,67-79頁。

《美國合法反對派的起源》,《知識分子》第3卷第4期(1987夏):45-50。學術文章。

“金融危機考驗兩黨領導風格”,《第壹財經日報》,2008年6月5-438+10月2日。

“政治不能用來賭博”,《中國經營報》,2008年9月1。

奧巴馬的外交秀,麥凱恩打外交牌,《第壹財經日報》,2008年8月4日。

“希拉裏落後在哪裏?”《中國經營報》,2008年6月2日。

“奧巴馬現象顯示美國能否突破種族僵局”,《中國經營報》,2008年3月31。

美國大選:為什麽兩黨的情況如此不同,《中國經營報》,2008年3月3日。

為什麽“超級星期二”很重要?《中國經營報》,2008年2月4日。

《壹個不可約的崛起故事》,讀書,2007年第3期,18-26。

《關於美國自由故事的對話》(方娜、王慧、)《讀書》,2003年第6期,57-71。

《美國民權的歷史演變》,《讀書》,2003年第3期,第24-32頁。

《國家發展: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國財經,2003年2月。

"校長能問壹下教授的工作嗎?"環球時報,2002年2月,11。

“美國教授有剽竊的本事”,《環球時報》,2002年4月1。

《麥卡錫主義的鬧劇與悲劇》,讀書,11,19-28,2000年(文匯報,2001,1,10月4日;人民網2001 1.5)。

《關於中國國際形象的思考》,國際出版社,第1期,第4-8頁,2000。

全球化,困境,環球時報,2000年2月25日。

活憲法,讀書,第1期,48-55,2000。

《民主的民主化》:閱讀,1999,第10期,9-14。

“為建立壹個公正、民主和繁榮的中國而改革”,閱讀1998第6期,58-62頁。

《美國人權概念和內涵的歷史演變》,《世界日報》(紐約)1997 165438+10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