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車市迎來28年來首次銷量負增長。2019年,中國汽車制造業利潤或創近五年來最低值,原因何在?
最差的壹年
近期,多家媒體預測2019年全年汽車制造業的利潤總額或將跌破6000億元。
從2015年開始,汽車制造業利潤已連續4年超過6000億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全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分別為6071億元、6677億元、6833億元和6091億元。可見,2018年的汽車銷量負增長,直接導致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負增長(增幅-10.9%)。
2019年車市依舊低迷,汽車制造業利潤仍在下降。2019年12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報表,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3個行業減少。其中,1~11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增幅為-13.9%,為4615.9億元。
因此,包括《第壹財經》、《汽車預言家》在內,多家媒體預測:2019年汽車制造業的利潤總額或將跌破6000億元,回歸至2014年的水平。2014年,汽車制造業的利潤總額為5990.97億元。
向好的壹年
盡管2019年1~11月汽車行業利潤降幅巨大,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汽車行業的景氣度在四季度明顯提升。
從全年走勢看,2019年汽車制造業利潤降幅呈現逐步收窄的態勢。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報表顯示,2019年1~3月,1~6月,1~9月汽車制造業利潤分別為1095.8億元、2480.3億元、3734.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5.0%、-24.9%、-16.6%。
汽車制造業利潤逐漸回升,與國家接連出臺促進消費政策密不可分。
2019年12月2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壹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提出需鼓勵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有力有序推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鼓勵限購城市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
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到結合實際情況逐步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
6月7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對新能源車型實行限行、限購。
1月29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進壹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以促進汽車消費。
2020年,汽車界的期待
“當壹系列偏‘軟’的指導性政策,遇到了‘硬’政策,搞得汽車廠商2019年措手不及,希望2020年這壹幕不要重演。”資深車評人孫勇認為。
孫勇提到的“硬”政策,是國五切換國六。在他看來,這是導致2019年汽車制造業利潤創新低的重要原因之壹。他認為:“國五切換國六,打亂了整個汽車市場的價格體系,透支了壹部分銷量,使得汽車市場的調整期不得不延長。”因此,孫勇建議稱:“政策不要過多打亂市場本身運行的節奏。2019年出臺的政策已經很多了,2020年關鍵是看細化執行了!”
汽車制造業利潤下降的另壹個原因,新能源補貼標準逐年提高,導致企業研發投入逐年增加。在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新能源補貼標準不斷變化,企業為拿到補貼不得不擴大研發投入,導致企業負擔增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認為:“雖然動力電池、電機等成本下降,但由於整車續駛裏程已由原先的壹二百公裏增加到現在的四五百公裏,續駛裏程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成本的下降。”
建議把市場薄弱環節作為著力點。《選車網》總裁管學軍建議稱:“近兩年,10萬元及以下的低端車消費嚴重不足,在這個細分市場中,主要是A0級車,A00級的小排量、短車身的汽車。上述產品並非沒有市場,而是消費者購買這類產品享受不到任何便利。如果地方政府出臺小型車不限行,或者停車費用減半等相關政策,不但有助於緩解城市道路擁堵,提高交通效率,而且可以在不花錢的情況下,起到促進小型車消費的作用。總體看,這種小型車絕大多數企業都會生產,所以政府選擇市場薄弱環節發力把市場搞活了,企業自然就活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