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黃震:展望2019年,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黃震:展望2019年,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2018年12月28日,環球趨勢大會在北京落下帷幕,為期壹天的大會從 財經 、 科技 、企業責任等多個維度深度探討了在中國愈來愈開放的背景下,企業如何實現高層次創新,吸引了來自 社會 各界超過1000多人參會。

在環球趨勢大會上,中央 財經 大學教授、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表示,2018年的十大熱詞之首肯定是金融 科技 ,在所有的檢索工具當中金融 科技 這個詞熱度遠遠超出了互聯網金融,也超過了 科技 金融。

在黃震看來,未來金融 科技 可從以下10個方面去看,這10個方面,預示著中國2019年金融將大踏步的做壹個調整:

第壹,金融 科技 成為各地、各國規劃發展方向。 我們中國北有北京、南有廣州、深圳,東邊有杭州,都在拿金融 科技 說事,出臺了地方金融規劃,都拿金融 科技 作為重點題材。全球各地大體也如此,美國、英國、中國等金融發展引領潮流,都在以金融 科技 作為未來金融發展的動力來進行培育。

第二,監管 科技 迅速崛起。 在金融 科技 發展的背後,監管者也在謀劃順應時代潮流,接納或擁抱 科技 發展。監管 科技 發展也許是屬於金融 科技 的壹部分,也許會形成壹個新的部門,中國的監管 科技 在世界上應該是走在最前列的,監管者已經明確表態要進壹步加大這方面發展,特別是像證監會發展出智能監管,銀保監會發展出的壹系列監管平臺。

第三,內控 科技 ,會逐漸分化 ,成為壹支又壹支的支持金融 科技 細分發展的趨勢。包括合規、風控、安全、信用等平臺企業所要用的技術,尤其是合規 科技 ,英國的合規 科技 最初被譯為監管 科技 ,但我認為在中國稱之為合規 科技 更合適,因為是被監管對象想用 科技 適應監管的要求;風險 科技 大家都知道不僅是國家要防風險,企業、平臺都要做好防控;安全 科技 、信用 科技 等這些在中國都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做監測、評估,用技術手段替代傳統靠人的方式,基於定性的研究越來越定量化。

第四,在金融領域中,AI金融會進壹步趨熱 ,在創新金融領域會有很多技術在驅動,像區塊鏈,為什麽我們要把它提上來呢?因為區塊鏈我們正在要求去貨幣化,進而可能讓他去金融化,有壹些可能做後臺技術支持,但是他做到前臺來是有問題的。所以智能金融會發展,如何與智能監管相結合,我們監管部門也會用AI來進行監管。所以AI在2019年會進壹步引領潮流。

第六,持牌金融機構唱主角。 持牌金融機構將會在金融創新生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國家明令所有金融業務必須納入監管,並且實施牌照管理,創新的接力棒,凡是涉及金融的技術平臺、公司等只能逐漸進入後臺,前臺的要將持牌金融機構推上來。並且我們的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使命已經下了硬指標給持牌金融機構,他們也必須擔當起來。

第七,金融 科技 企業面臨轉型、改名、退隱,從C端走向B端。 大家可能都知道很多大企業BATJ等,有的企業已經改名或紛紛調業務,重點轉向做後臺技術數據等服務。從C端到B端,過去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現在慢慢這些業務不能直接做,主要向持牌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數據服務。

第九,制度創新。 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度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壹個版塊,我們壹直呼籲要加強制度創新。如何補齊制度創新的短板,在金融領域中間主要是適應新技術推動的潮流,用技術的規則逐漸升級,讓標準、規約、流程等逐漸從軟法轉化成硬法,現在我們國家正在路上,走出了很多具有 探索 性的方法。最近剛性執法可能有點過嚴,要謹防運動式執法產生次生風險,我們要增加些柔性彈性,在制度空間中要保留創新的余地。

第十,賦能金融還會繼續被熱捧 。今後三年,賦能金融要解答壹個重要問題:金融為何而生?金融為何而存?——要為實體產業提供動能,要發展實體經濟,金融不是吸血蟲,而是要賦能,這樣金融才能有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所以,賦能金融才能給金融變革提出壹個中國的智慧、生態,增加壹個中國方案。金融 科技 的賦能發展已經形成了壹個賦能鏈,從 科技 企業賦能金融機構到金融機構賦能實體產業,這是壹步步傳導的過程。賦能不僅是 科技 賦能金融,金融也要賦能產業、賦能區域發展、賦能城市建設等等,我稱之為賦能鏈的擴展。

在展望未來時,我們不能夠忘記過去,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要努力減少重演過去的風險事件。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所以,我們期待有關方面能夠總結 歷史 經驗,吸取以往教訓,讓金融 科技 在2019年更加 健康 順利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言獻策

由中央 財經 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教授主編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安全發展報告2018》即將公開發行,如果您對本報告有好的建議,歡迎您發送郵件到hzhlwj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