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新聞 - 經濟學怎麽樣?為什麽叫“雞肋”

經濟學怎麽樣?為什麽叫“雞肋”

很多人認為經濟學專業很雞肋,因為稍微讀過簡單經濟學知識的人都明白,深奧的知識是不需要的。

經濟學專業畢業的人大多去了銀行和金融公司。然而,他們發現去銀行和金融公司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不管學什麽,只要考了CFA或者CPA就可以申請銀行和金融公司,根本不需要4年的本科知識。

本科經濟學的核心課程——經濟學原理(初級微觀和宏觀)、中級微觀/宏觀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及概率論、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畢業後基本上用不到,所以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麽壹些國有銀行要求應聘者擁有研究生學歷,然後在進入後做中專生才能做的事情。

經濟學本科的所有理論知識終於在我讀經濟學博士後時發揮作用,在本科現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習了足夠先進的理論知識,同時掌握了足夠的實踐手段,可以正式開始研究。在此之前,對於絕大多數本科生和碩士生來說(除了那些申請博士學位的著名碩士項目),在社會上應用和實踐知識的機會很少。

先不說本科學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太簡單——沒有動態模型,沒有不完全信息博弈,這讓本科的經濟學公式就像高中的經典物理壹樣簡單美好。而且,光有復雜的數學公式是不夠的。在經濟學學科中,妳面對的是壹個復雜的社會,而不是壹個簡單的實驗室。妳需要將這個社會數字化,並將其放入妳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中。妳必然會收集到大量的有效數據(例如借助數據挖掘,如調查),妳處理數據所需的手段也非常先進。因此,除了復雜的計量經濟學知識外,妳還必須使用計算機編程。

在這個層次上,在妳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後(通常是5到6年),妳就可以真正用妳的經濟知識來幫助生產和社會。向世界證明這些經濟理論和模型有效的地方不在學術界,而在市場。傳統上,依賴經濟學博士的行業,如美國的大銀行和金融公司,喜歡招聘研究宏觀經濟學的博士為他們分析市場形勢,而大型能源公司喜歡找從事能源經濟學的人幫助他們制定產業政策,醫療相關行業的公司喜歡找從事衛生經濟學的人幫助他們預測市場趨勢。

近年來,亞馬遜等科技公司壹直在瘋狂招募產業組織和實證微觀經濟學家,以幫助公司預測消費者對公司政策的反應。這些經濟學家能拿到這麽多錢,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像中國所謂的“金融專家”那樣忽悠,而是因為他們的知識,他們分析和預測的準確性確實比那些沒有這方面知識的人高得多。這些年來,各個領域的經濟學家在學術界之外的工作越來越多,這也是壹種市場選擇。

因此,如果妳上大學是為了學習壹門謀生的技能,那麽經濟學絕對符合“雞肋”的定義。然而,如果我們以此為考慮標準,如果不是因為文憑,大學裏的許多專業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相當無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