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債務危機;福利國家;新制度主義
[中圖分類號]D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18X(2012)06-0186-05
胥麗(1981-),女,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福利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上海 200433)
美國次級債引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經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許多國家潛在的問題在危機的影響下浮出了水面。2009年末歐洲壹些所謂的福利國家爆發並延續至今的債務危機便是這種情況的表現之壹。許多人指責歐洲長期采取的高福利政策給政府預算造成巨大壓力,從而引發了債務危機。但實際上,西方福利國家社會體系及福利政策各種矛盾與問題由來已久,各國壹直進行著調整與改革,西方各國福利開支與財政紀律只是引發債務危機的表面原因,其根本原因主要根植於社會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以及現有的福利措施政策與社會平衡所決定的需求之間的脫節。
壹、西方福利國家模式的理論背景
就政治層面而言,福利國家是在階級力量對比和相互權力制約下資本與勞動平衡的產物,福利國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整自由市場的弊端,以期獲得社會穩定與長期發展。阿薩·布裏格斯在《歷史視野中的福利國家》壹文中認為福利國家的建立是為了至少在三個方向上糾正市場失靈:保證個人和家庭最低收入;使個人和家庭能夠應對某些突發事件,如疾病、失業,縮小個人社會不安全程度;對公民地位的確認,保證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社會服務。西方福利國家模式的建立有效緩解了本國勞資雙方的對立,促進了他們的人力資本、科技與經濟的長足發展。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各國福利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不合適的地方便漸漸顯現出來,家庭結構變化、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減緩、高失業率、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經濟社會公***服務提供的私有化、日益加劇的國際國內競爭等都對福利制度的運行與完善提出了挑戰。面對出現的問題,西方各國都相應進行了變革與調整,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愛爾蘭等國在經濟危機驅動及美國影響下對福利體系采取了謹慎的放松管制的市場化策略。西班牙、法國等國也放松了對勞動力市場的管制,采取了更多雇主友好型的政策,作為歐洲福利楷模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也轉向了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福利目標逐漸聚焦於社會服務的擴展及強調社會體系中性別的平等,把社會平等與生產性社會政策相結合。發達福利國家遇到的危機與進行的改革影響著新興工業化國家對社會福利體系的思考,歐美福利國家幾十年來都處於福利建設與變革的前沿,分析西方諸國體制差異與***同規律有益於後發國家對比審視自己國家情況,從而選擇適合自己並有利於長久發展的政策措施。
對各國福利體系各方面的比較研究,可以從多學科多角度進行。福利及其改革問題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功能主義方法、沖突理論、政治經濟學方法、政治社會學方法以及政策話語取向等等,其中政治科學中又包括歷史制度主義、理性選擇制度主義和社會學制度主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對行為主義理論批判的興起,綜合以往制度主義研究的新制度主義變成了政治學的主流分析路徑。與傳統政治學中的制度主義相比,新制度主義政治學將制度的重要性及參與者的行為分析結合起來,采用動態、定量的分析方法。同時它更加重視社會文化傳統、價值觀以及意識形態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與制約,也強調在制度框架下參與者非理性選擇以及這種有限理性對制度的約束。在制度起源與變遷的因素分析上,新制度主義認為壹個國家或組織的內生性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固有的因素使得制度在變遷的時候具有粘性以及路徑依賴性。在分析西方福利國家模式時,新制度主義將經濟與社會、政治結合起來分析。
二、西方福利國家模式的比較分析
由於歐洲發達國家在福利體系方面的不同表現,為了便於比較分析,許多學者對歐洲國家進行了分類。各種分類中最有影響力的是艾斯平·安德森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提出的三種分類。安德森根據社會勞動力非商品化程度與福利收益人社會地位分布範圍這兩個標準將福利國家分為三類。第壹類為自由型福利國家,主要包括瑞士、美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這些國家通常受市場自由主義影響較深,尊重市場邏輯,它們的福利體系支付條件比較苛刻或政府福利支出較低。申請人在申請福利資助時通常要進行資格審查。第二類為保守或團體型福利國家,亦稱大陸福利國家,這些國家多為歐洲大陸國家,如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這些國家大多受天主教傳統影響較深,對家庭及兩性分工持傳統態度,國家福利體系為威權或父權式,較少受市場左右,傾向於社會分層的福利體系。其中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四國因為在地中海附近,有時又被其他學者單獨列出來作為地中海式福利國家——這正是此次主權債務危機中表現最差的四個國家,其國家首字母被大家拼成PIGS,亦稱“笨豬四國”。第三類為社會民主型國家即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包括挪威、瑞典和芬蘭。這些國家以高水平、普遍性的福利聞名於世,壹直被作為歐洲福利國家的典範。這些國家重視國民的自由平等與發展,認為福利保障是其國民應該享有的社會權利,而不應該基於他們的市場表現。政府提供慷慨的福利,是壹種勞動力非商品化程度很高的社會福利制度。而對於英國、愛爾蘭、新西蘭的福利體系模式,埃斯平·安德森沒有做出明確歸類。
根據安德森的劃分,很難說哪種最好,也不能說某壹種福利能夠無差別地適用於各國,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它們都處於不斷的變革與發展中,但這些國家不同表現的背後有著壹些相同的規律或趨勢,這種普遍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它們的比較分析與借鑒應用有了壹定的現實意義。詳細分析與對比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