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從分配職能看,分配職能是財政的基本職能。社會主義國家管理和組織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之壹是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以避免因忽視某壹方面而對國家經濟建設造成不利影響。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企業內部的分配是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影響整個國家的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如企業產品的價格、折舊水平和方法的調整、工資分配的變化、稅收制度的改革等等。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很大的價值份額,這不僅決定了國有企業自身的分配影響著積累與消費的分配關系,而且誘發整個企業領域沖擊著全社會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因此,沒有企業財務的規範管理,就不可能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
(2)從調節功能來看,社會主義國家不失時機地調節國民經濟的發展,這是保證伊朗國民經濟有序發展的必要手段。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是復雜的、千變萬化的,特別是在市場調節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依靠“看不見的手”調節難免會產生壹些負面影響,如農業比重的輕重、農業內部的輕重、壹、二、三產業的比重等。,所有這些都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協調問題,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財政籌集資金。例如,近十年來,財政部門將財政資源用於能源和交通建設、原材料工業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建設,這些都是對國民經濟的調整,而這恰恰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之壹。第三,從監督職能來看,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企業,國有企業提供的各種稅收和利潤占財政收入的很大份額。因此,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能否認真執行國家積累財富的各項政策將直接影響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由於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的不完全壹致性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不同,財政部門必須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各項稅收政策的執行情況實施壹定的財政監督。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監管不力,壹些企業無視市場形勢,濫用項目,粗放經營,給國家資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有些企業不認真執行國家的會計制度和稅收政策,搞兩本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造成財務混亂。實際工作中這樣的情況有很多例子。?從以上分析可以明顯看出,財務部門不能削弱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然而,從實際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來看,整個企業領域的財務秩序混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並不比其他國有企業早上好多少,這令人擔憂。為什麽?我覺得:?
(1)片面理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單方面認為其自由度將繼續增加,財務部門單方面認為其財務管理力度將減少。但在財務管理力度減弱、企業自身有效約束機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問題的發生顯然是不可避免的。廊坊市直屬某重點企業原本是壹家各方面管理基礎較好的企業。幾年前,市政府聚集各種金融力量對其進行改造,使其成為“小巨人”企業。然而,經過幾年的經濟轉型,當“小巨人”取得“成功”時,廠長在離任審計時發現企業有2700萬元的潛在損失,而在1995的年度損失超過700萬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內部管理不善,原材料和成品嚴重短缺,有關部門(包括財務部門)因企業“先進”而放松了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
(二)改革的失誤在過去的20年中,企業改革,從實行企業基金和利潤留成到“兩步利稅”和承包制,壹直遵循放權讓利的思想,特別是實行承包制。在“壹包到底”的理論指導和某大型央企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業績”示範下,財務部門對企業的有效管理受到很大影響。強調制度被認為是保守的,重視監管也被認為是對公司主權的不尊重。因此,面對企業改革中的重要問題,如利潤流失、財經紀律放松和國有資產流失,財政部門似乎束手無策。?(三)協調的弊端從改革趨勢來看,未來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將由財政、稅務和社會中介機構共同承擔。財務部門主要負責國有企業發展的融資和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和實施,而中介機構和稅務部門則負責企業具體財務政策的實施。例如,通過征收所得稅,我們可以監督企業執行國家財務制度;中介機構通過資產評估、驗資和年終審計,對使用國家資金的企業的運作履行“經濟警察”的職能。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三個方面的管理都存在壹些問題。在財政方面,由於財政困難,特別是市縣財政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國有企業的發展,財政缺乏對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適當手段;稅收征管中不同程度的稅制存在,使企業在壹定程度上淡化了財務制度的概念,難以將財務制度執行到位;中介機構多為掛靠性質,在政企尚未有效分離的情況下,很難發揮中立作用。在三方都出現問題的前提下,企業財務管理難以形成合力,財務秩序混亂在所難免。三。解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必須從政府、市場和企業自身入手。(壹)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資金運作能力差,決定了其通過市場融資的信用度較低。這客觀上要求國家通過穩定的融資機制給予適當支持。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如日本的《中小企業基本法》和《中小企業現代化促進法》、美國的《中小企業法》和《公平實施中小企業法》(1996)。我們應該學習這方面的國際經驗。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已經開始在這方面開展工作。例如,不久前,中國發布了關於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據報道,由九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起草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即將頒布。2.建立中小企業基金。包括專用基金、擔保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共同基金等。,資金來源可以是各級政府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會費,資金實行封閉管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3.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是以服務為目的的中介組織,不以盈利為目的,收取擔保費不應以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為代價。國家經貿委、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財政部等10部委近日聯合發布《關於加強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的若幹意見》,旨在引導中小企業增強信用觀念,改善信用狀況,營造良好信用環境,加快我國社會化信用體系建設。這標誌著我國開始構建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社會化信用體系。值得註意的是,在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將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與其他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相結合(如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構、中小企業投融資信息服務機構、中小企業聯合會等)。)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各種服務。(二)中小企業投資應面向市場。國內投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壹是新產品試制投資。第二是技術設備更新的投資。第三是人力資源投資。目前,我們應該特別註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來看,加強人力資源投資,擁有壹定的高素質管理和技術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2.分散資本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在積累的資本達到壹定規模後,中小企業可以多元化經營,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從而分散投資風險。3.項目投資程序要規範。當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運營和管理能力方面具有壹定實力時,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範項目的投資程序,實施投資監管,精心設計和實施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此外,還要註意跟進策略的實施,規避投資風險。(三)企業應加強資金管理和財務控制。提高認識,把加強資金管理作為落實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由於資金的使用和周轉涉及企業內部的各個方面,企業管理者應轉變觀念,認識到管理、使用和控制資金不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且是關系到企業所有部門和生產經營環節的壹件大事。因此,需要層層落實,共同為企業資金管理貢獻力量。2 .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使資金使用產生最佳效果。為此,首先要有效協調資金來源和使用。例如,短期貸款永遠不要用於購買固定資產,以免造成資金周轉困難。其次,準確預測資金回收和支付的時間。例如,應收賬款何時可以收回,何時可以購買等。,我們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很容易導致收支不平衡和資金橙色證據。最後,資金分配要合理,有效協調營運資金和固定資本的占用。3.加強財產管制。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內控制度,在物資采購、調撥、銷售、樣品管理等方面建立規範的操作流程,堵塞漏洞,維護安全。財產的管理和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強有力的內部檢查,資產管理、記錄、檢查和核實絕不能委托給壹個人。定期檢查財產清單,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惕,不得疏忽大意。4.加強存貨和應收賬款管理。近年來,許多中小企業陷入了經營流動資金短缺的困境,加強存貨和應收賬款管理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措施。加強庫存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材料,避免資金停滯,並以科學的方法確保庫存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信用客戶的信用進行調查和評估,定期檢查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催收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在獲得確鑿證據後,應對休眠賬戶和壞賬進行適當核算。(4)加強會計隊伍建設目前,許多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商界領袖不時參與貪汙賄賂;企業設立賬外賬、弄虛作假,導致利潤虛高和實際虧損或利潤虛高;等壹下。究其原因,壹是企業財務基礎薄弱,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受制於領導,無法行使監督權;二是企業領導人員法制觀念淡薄,忽視財經制度和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強制性。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對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強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加強全員素質教育,要從企業領導做起,不斷提高全員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只有依靠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搞好財務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