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位:應有的位置,職位;地位;方位。
▲謀:考慮;思考;謀劃。
▲政:事務。
譯文
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學而思
本章不譯最佳,譯成白話文反而容易出現誤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本意是君子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知時宜,懂權變,卻被壹些人誤解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還有在其位要謀其政之意,工作上要各盡其責,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猶如士不能整天想著去種地,農夫不要整天想著去經商,商人不要整天想著去做官。儒家思想的“忠”就是要盡心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
《子路篇》13.4“樊遲請學稼”壹章中,樊遲是士,卻去找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這就是不謀其政了。身居上位卻幹涉下屬的具體工作,對下屬工作造成困擾,也算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參讀《憲問篇》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知識擴展
《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孔子曾經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官,他說:‘把帳核算無誤就可以了。’他也曾做過管理畜牧的小官,孔子說:‘牛羊能茁壯成長就可以了。’如果職位很低卻去議論國事,是罪過。身在朝廷做官,卻不能使自己的主張得以實行,那是恥辱。)
北宋·陳祥道(王安石的學生)《論語詮解》“若夫在天則春夏秋冬不相易時,在地則東西南北不相易方,在人則耳目口鼻不相易用。”
《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越俎代庖”:庖人雖不盡職,主祭的人也不越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越自己的職分而代人做事。)
《易傳·系辭傳下·第五章》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孔子說:“德行淺薄而身居尊位,智慧低下而圖謀大事,能力不足卻擔當重任,很少能辦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