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東漢】王充的《論衡與實踐論》,原文是:
不學自知,不問自知,行於古今,壹無所有。丈夫知道什麽,但他想什麽,並不困難;不可知是壹個學習的問題,雖然很小。所以,聰明人不求而學。
不用學也能知道,不用問別人也能明白。自古以來就沒有這樣的人做事。可以理解的事情,只要妳專心思考,即使問題再大,也沒有難度;學會對無法理解的事情提出問題,即使問題很小,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即使是壹個明智而有能力的人,不學習也不會有所成就,不詢問也不會知道。
作品介紹
《論石亨誌》是東漢哲學家王充解釋知識來源的重要篇章。它將事物分為兩類:可知和不可知,並相應地強調細致的思考和勤奮的學習,以獲得對這兩類事物的理解。這壹命題包含了重視實踐經驗的唯物主義因素,批判了當時“聖人生而有知”的理論。
王充反對唯心主義的“生而知之”,堅持“先學後知”和“不學而不知”?學習知識的理論。
他認為即使像項橐和尹昉這樣智慧超群的人也必須“學而知之”。因此,王充提出:“人才各有所長,博采眾長。學習就是明知,不問,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