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是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壹,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
其職能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民政部和財政部。戶部起源於先秦《周莊》記載此職為“地官大司徒”;秦為“治粟內使”,兩漢稱“大農令”和“尚書民曹”。
國至唐稱“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諱太宗皇帝世民名諱改稱“戶部”,至清光緒末年,改“戶部”為“度支部”,管田賦,關稅,厘金,公債,貨幣及銀行等。
擴展資料:
發展歷程
戶部起源於周代官制中的的地官,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主吏人上書事。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依功作,當工官之任。三國魏置左民尚書,掌財政。
唐代戶部壹般設有尚書壹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錢谷之政、貢賦之差。其屬有四:壹曰戶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部。
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壹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