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 財經 《中國經濟大講堂》) 望聞問切、針灸拔罐,是人們對中醫藥的傳統印象。如今,古老的中醫藥已經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中藥現代化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傳統中藥推進智能制造,中草藥的種植、研究也步入了智能化、標準化的時代。
其中,中藥 DNA條形碼鑒定技術憑借其客觀、準確的鑒定優勢對於中醫藥的現代化、精準化起到了關鍵作用。
就跟我們人類壹樣,每壹種中草藥都有其獨特的基因,科學家們將每種中草藥的壹段標準基因片段用二維碼來表示,即DNA條形碼,相當於中草藥的基因身份證。
對於需要鑒定的物種,研究人員只需要用毫克量的實物,通過生物技術就能獲得這個物種的DNA條形碼,然後與中藥基因數據庫的標準數據進行比對,可以快速、準確地鑒定出中草藥的物種。
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首席研究員陳士林指出,中藥的質量是大家最關心的壹個問題。因為我們中藥材的品種太多,有11000多種的藥用植物。有些中藥材用的都是根莖葉這些沒有分類學特征的部位,鑒定起來非常困難。比方說,冬蟲夏草是市場上賣得很貴的藥材,但是消費者憑眼睛很難辨別真偽,通過 DNA條形碼鑒定技術,就可以快速準確作出判斷。
轉載請註明央視 財經
(編輯 張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