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被縊殺。
《舊唐書》記載:“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力士覆奏,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yì掩埋]於驛西道側。”
這段文字的白話意思是:唐玄宗壹行人逃難至馬嵬[wéi],禁軍大將陳玄禮在太子的支持下,發動士兵嘩變,逼迫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楊貴妃在佛堂縊死,時年三十八歲,葬在了馬嵬驛西邊的路旁。
《新唐書》和《舊唐書》的記載類似,都是沒有說明楊貴妃是自縊而死,還是被他人縊殺。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明確說明,是唐玄宗命宦官高力士將貴妃縊殺——“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與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
其他說法:死於亂軍
這種說法主要見於壹些唐詩,例如杜甫的《哀江頭》,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之語;又如李益的《過馬嵬》和《過馬嵬二首》,其中又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句。
再如杜牧的《華清宮三十韻》中有“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之句,而張佑中的《華清宮和社舍人》則有“血埋妃子艷”壹句,溫庭筠的《馬嵬驛》則有“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這些描述無疑都在暗示,楊貴妃乃是死於馬嵬驛兵變的亂軍之中,畢竟被縊殺是不會見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