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原文:春秋?孔子,論語?說罷,又“
子曰:“言而無行,忠信古,勝我老彭。”
二、分析:
孔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原則,體現了孔子思想的智慧。完全遵循“只說不做”的原則,只做古代好的事情,不創造自己的思想。漢代以後,這種思想開始形成古文學派,而“言傳身教”的方式在壹定程度上對中國人的思想有所啟發。
擴展數據
第壹,後世的影響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論語》壹直被視為“五經之治,六藝之喉”,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特別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壹手資料。南宋時,朱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其在經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朝延壽年間,科舉考試開始以“四書”取士。從那時起,直到清末洋務運動的開展和科舉考試的廢除,《論語》壹直是學者們奉行的黃金法則。
二、相關成語
只說不做
解釋:闡述前人的理論;寫:創建。古人的智慧和經驗都是陳述出來的,沒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並熱愛古老的事物。指只陳述和闡明前人的理論,而不是自己創造。
來源春秋?孔子《論語》:“言而無行,信而為古。”?
譯文只敘述先賢的思想而不創造自己的思想,相信和喜歡古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