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末,傳入河南的陜西梆子由河南話和民間曲調相結合發展而來,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最初有四大流派,即豫東、豫西、湘府和沙河調。現在,豫東和豫西是主要學校。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女演員紛紛亮相。劇目有《穆掛帥》、《紅娘》、《華大朝》、《花轉槍》和現代話劇《朝陽溝》。
京劇
京劇,也叫“皮黃”,由西皮和黃兒兩種基本音調組成。京劇還唱壹些地方曲調(如劉孜戲和吹腔)和昆曲曲牌。它形成於1840左右的北京,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它有時被稱為“國劇”。現在它仍然是壹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劇。它業務全面、表演成熟、氣勢恢宏,是中國現代戲曲的代表。
鞠萍
清末,評劇在河北省灤縣小曲《對面蓮落》的基礎上形成。它最初流行於河北省農村地區,後進入唐山,被稱為“唐山落子”。它於20世紀20年代左右在中國東北流行,並出現了壹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京劇和河北梆子的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采蓮、艾連軍等流派。1950之後,《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的抱怨》、《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出現了新、、等著名演員。評劇在河北和北京仍然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