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這個詞不是隨便取的,可以說是壹個洞,二維平面上的洞是圓形的,三維是球形的。黑洞的整個表面都可以看作是它的洞,有個學名叫視界。黑洞是包裹在視界中的“奇點”,奇點沒有體積。
註意視界是壹個球體,可以看作是黑洞的表面,是黑洞與外界的邊界。視界包圍的體積就是黑洞的體積。但是視界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說在這個距離上壹切都會掉進黑洞,光是無法逃逸的。只有在視界之外,光才能逃逸(與光的角度有關)。
結論是不存在壹平方米的黑洞這種東西,視界只是壹個邊界,並不真實,就像壹個被黑洞分割的勢力範圍。在這個範圍內,“我”說了算,不存在壹平米多重視界的說法。
此外,黑洞的體積是沒有限制的。黑洞的半徑(視界所圍體積的半徑,即史瓦西半徑)與質量成正比。理論是原子也可以形成黑洞,但是黑洞越小,霍金輻射越強,很快就會輻射出來。
太陽的史瓦西半徑是3公裏。當然,太陽不可能自發形成黑洞。恒星的坍縮核心需要是太陽質量的3.2倍。形成後史瓦西半徑約為10km,和樓上說的差不多。然而,這是恒星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自發的演化。比如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初始黑洞,輻射後變小的黑洞,未來的人造黑洞,直徑都可以小於2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