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以大足區、潼南區、璧山區和銅梁區為範圍,是重慶的壹個市轄區,始建於唐元年(758年),因“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雕之鄉”“五金之鄉”,國家首批壹類開放區,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區。
重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區石刻眾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造像5萬余尊,碑文65438+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大足石刻是全縣102摩崖造像的總稱。其中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75處,國家級的有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磚等;市級有尖山子、妙高山、沭陽、千佛巖;縣級有鳳山寺等66處。1030個龕(洞)中約有5萬尊塑像。
內容以佛教為主,道教次之,其余為佛道合壹、佛道儒合壹、歷史人物及供養人(又稱功勛大師)造像;碑刻、詩詞、碑文共65438+萬字。雕刻類別主要有高低浮雕、少數圓雕和少數陰線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