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是Hun Tú n或hún tun輕聲;粵語:w?n3 t?N1,音同“餛飩”;山東方言:hún dùn;英文名:Wonton,Huntun)是壹種起源於中國北方的傳統民間面食。它充滿了薄皮包和肉,在鍋裏煮,通常和湯壹起吃。
餛飩的歷史演變;
西漢楊雄的《方言》中提到“餅曰屯”。餛飩是壹種餅,不同的是,餛飩是用餡料填充的,烹飪後食用。如果在湯裏煮,它被稱為“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它是壹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個孔,因此被稱為“混沌”。根據中國的構詞規則,它後來被稱為“餛飩”。這個時候,餛飩和餃子沒什麽區別。
幾千年來餃子沒有明顯的變化,但餛飩在南方發展起來並具有獨立的風格。從唐代開始,餛飩和餃子的名稱正式區分開來。
2017 12 1,《公共服務英語翻譯和寫作標準》正式生效,規定公共服務中的標準英文名稱為“餛飩”或“餛飩”。
參考資料:
百度百客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