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地方經濟發展我覺得,以原生態,規模化為主,向多樣化,大棚化發展.現在政府對於房地產打壓,對於農業是扶持的態度,保障農副產品是基礎,還可以獲得政府資金補貼.要不是韓國這方面管的嚴,光蔬菜出口就很不錯了.
工業方面,萊陽與中國很多地方比較相似,高新的產業不多,有汙染的初級加工業比較多,比如橡膠制品.而國內的很多地方政府,在強調企業經濟,地方效益都壹個勁的好高務遠,初級產業都不願意提.包括企業,肯靜下心來鉆研,創新的很少.發展高新產業利潤是大,可是要看生存的土壤,處在青島,煙臺威海之間,倒不如提升初級加工業的產業鏈,做大,做好,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壹樣能帶動發展.在控制汙染,提升產品性能上動腦筋,比壹個勁求著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好多了.
服務業要主意區分,讓自己的旅遊和青島,煙臺有差異化,貼合實際做二級旅遊產業.
物流這方面其實最終還是靠服務.為運輸提供便利,為人員提供前瞻性的服務,並打造幾個沿途的特色鎮,我想應該會有效果吧
其實我不是萊陽人,也就是信口開河吧,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