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技術是壹門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包括文物的生產和保護、與防治有關的科學技術、材料性能、操作技術以及各種調查和試驗。文物保護技術是壹門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包括文物的生產和保護、與防治有關的科學技術、材料性能、操作技術以及各種調查和試驗。
中國保護文物的歷史悠久。在唐代(618 ~ 907)就有記載用木楔來拉直古建築的橫梁。根據黃休復的《宜州名畫》,成都三面墻的壁畫在200多年後仍然完好無損。書畫保護的揭蓋技術在唐代已經相當成熟。
文物保護技術:
文物保護應當遵循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的方針。不可移動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主要通過工程技術解決,而防蟲、防鳥主要采用工程技術與化學處理相結合的方法。
當大氣中的粉塵、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對文物的汙染超過國家標準時,應清除汙染源。如果汙染在國家標準允許的範圍內,應綠化環境,減少汙染,並嚴格控制新增汙染源。
對於可移動文物的保護,首先要註意博物館庫房和陳列室的防潮、防震、防黴等保護措施,然後對各種不同質地的文物進行保護,如銅鐵防銹、磚石文物防風、絲綢紙防黴、防蛀、防老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