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越·文賦作品述評
本文通過指定名篇,盡可能寫出各種語文,運用比較的方法,說明語文對人類精神的價值,也講述了學習語文的艱辛和追求。最後,歸結到中國語言“荀(現實)是壹股清泉”,這可以導致笑的功能。整篇文章工整工整,押韻到底,難能可貴。比喻、借代、排比等修辭手法都恰到好處,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達到了頂峰。參考文獻雖多,但作者自己加工推敲的痕跡令人印象深刻。我在網上查了壹下文章裏的所有句子,除了“遠山靛藍印楝”是現成的說辭,“上楚洞,過秦淮,遊元朗,醉蓬萊”出自《裏翁堆韻》,其余都是作者原創。《熟讀李翁對雲》是古代漢語修辭學的必讀之作。作者古漢語知識極其豐富,遣詞造句十分老練,辭賦的體例格式相當嫻熟,四六句運用自如。壹些生僻古雅的詞語也經常使用,令人驚嘆。雖然有些地方有用詞傷人的嫌疑,比如“人情”二字,但壹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積澱,絕對不可小覷。作者的書法也令人佩服。全文沒有塗改和錯別字,連標點符號的使用都非常規範。真心希望這位考生能繼續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學法律、金融、經濟(我猜是為了文科)。如果他能師從名師,21世紀的國學大師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