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學名:Phalacrocorax carbo)是桑科動物。鸕鶿體羽黑色,肩羽深褐色,覆羽大,羽緣黑色有鱗,體長1.1 ~ 1.2米,嘴長而結實,呈圓錐形,頂端有尖鉤,適於啄食魚類。喉嚨下部有小囊,喉嚨有大白斑。擅長潛水,棲息於江河湖泊,分布於中國各地。
鸕鶿是中大型海鳥。最小的是侏羅紀,體長45厘米,體重340克;最大的鸕鶿是弱翅鸕鶿,體長100厘米,體重5公斤。於1850年滅絕的眼鏡鸕鶿也很大,平均體重為6.3公斤..大多數鸕鶿,包括北半球的幾乎所有物種,主要有深色羽毛,但南半球的壹些物種是黑白相間的,少數(如生活在新西蘭的斑點鸕鶿)有相當多彩的羽毛。
許多物種的臉上有彩色皮膚(眼線和喉嚨上的皮膚),可以是亮藍色、橙色、紅色或黃色。它通常在繁殖季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種鳥的喙又長又細,經常大聲鳴叫。他們的腳有四個腳趾,腳趾間有蹼。這些大型食魚鳥類擅長潛水,潛水後羽毛會被浸濕。它們在飛行前需要展開翅膀並在陽光下曬幹。嘴結實而長,呈圓錐形,頂端有壹個鋒利的鉤子,適合啄食魚類,喉嚨下部有壹個育兒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