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財經資訊 - 材料科學基礎名詞解釋臨界晶核形成功

材料科學基礎名詞解釋臨界晶核形成功

大多數固態相變都需經歷形核和生長兩個階段。在無擴散型相變中為非熱激活形核(變溫形核);擴散型相變的形核與凝固類似,符合經典形核方式;極個別的是無核轉變,如調幅分解。新相的形核也有均勻形核和非均勻形核兩種方式。

均勻形核 在均勻母相中,也存在著各種起伏。如果母相中的組態、成分、密度起伏與新相近似時,則在這些區域中就可能形成新相胚芽,當這些胚芽大到壹定尺寸時,就可作為穩定晶核而長大。

固態轉變時,由於新相與母相的比容不同,會產生應變能( ε ),在固-固相變時起著重要作用。設晶胚是半徑為 r 的球形,則形成晶胚所引起系統自由能的變化。△G=(-4/3)π(r^3)(△Gv+ε)+4π(r^2)σ 將上式中△ G 與 r 之間的函數關系作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 G v +ε <0時,△ G 曲線有極大值△ G * ,稱為臨界形核功;△ G * 所對應的 r * 稱為臨界晶核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