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註》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創作的古代醫學著作。
南朝博物學家陶弘景把前人積累的經驗和知識搜集起來,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另壹次總結,整理成《本草經集註》壹書。***得藥物七百三十種,書中,他首創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和治療屬性分類的新方法。
首先把七百多種藥分為草、木、米食、蟲獸、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類,這種分類方法後來成了我國古代藥物分類的標準方法,在以後的壹千多年間壹直被沿用,並加以發展。
擴展資料:
《本草經集註》的意義:
《本草經集註》對後世本草學發展影響巨大,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基礎上就是在此書的基礎上進壹步修訂補充後編撰而成的。
1、 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2、對藥物的形態、行為、產地、采制、劑量、真偽等作了較為詳盡的論述。強調產地和采制方法與療效的密切關系。
3、首創“諸病通用藥”;如:治風通用防風、防己、秦九、川芎等。
4、考定了古今用藥的度量衡,規定了湯、酒、膏、丸的制作規範。
5、初步確立了綜合性本草著作的編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