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觀念的形成以歷史人物為摹本,凝聚了歷史人物的壹切智慧和才能,不是在現實層次上而是在理想層次上進行的,這是理解荀子先王特點的關鍵所在。
荀子所謂“後王”,是對當時理想人君的理想化描述,在“後王”身上,凝聚了新時代發展的壹切要求,“後王”成為禮法、王霸、義利……等品質的表征,荀子的“後王”與“先王”壹樣,也是在理想層次上而非現實層次上來表述的。
與先王相比,荀子更註重“後王”所表征的價值和意義,荀子汲取先秦諸子的合理成分,適應了社會形勢的發展,提出了義利並重,王霸兼施,禮法兼尊等壹系列主張,較之孔孟儒家,商韓法家,更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壹,而“後王”作為理想人格的化身,正是義利、王霸,禮法等思想的綜合體現,“法後王”象征著歷史的進步,荀子正是通過“法後王”來闡明自己進步的歷史觀。
義利並重,王霸兼施,禮法兼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