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始於1867,由韋德(1818-1895,今天的習慣應譯為)等人編輯,被稱為“魏氏拼音”。
韋德於1871年任英國駐華大使,於1883年回國。他從1888年開始擔任劍橋大學教授,從1895年開始教授中文直到去世。他使用羅馬字母作為漢字的註音符號,並創立了魏氏拼音法。
擴展數據:
主要影響
雖然威妥瑪拼音的影響力很大,但它並沒有成為官方標準。然而,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標音的努力並沒有停止。1928期間,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了第壹套法定羅馬化拼音方案——《國語羅曼語》(簡稱《國語》),但由於種種原因,流傳時間較短,影響不大。
2月1958,11日,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了漢語拼音方案,中國的地名用漢語拼音拼寫。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唯壹沒有修改過的法案。之後,漢語拼音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1977年,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決定采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中國拼寫地名的國際標準。1979聯合國秘書處決定采用漢語拼音作為各種羅馬字母音譯中國人名和地名的標準;在1982中,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決定采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國際拼寫標準。
百度百科-韋德-賈爾斯羅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