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蘇軾的書童。
元祐八年(1093年),高俅原本是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秘書壹類的角色),將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即王晉卿)。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壹手漂亮的毛筆字,有壹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壹定的武功基礎。
王詵是宋神宗皇帝的妹夫(《水滸傳》中說是宋哲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趙佶(後來的宋徽宗皇帝)的姑夫,王詵是壹個“書畫高手”。(此處有誤。水滸中寫王詵是徽宗姐夫。徽宗本就是哲宗之弟。)
歷史上高俅並非死於梁山好漢之手:
靖康元年,宋徽宗得知金軍渡過黃河後,連夜倉皇逃往東南避難。《靖康要錄》記載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貫、高俅各帶領若幹勝捷兵和禁軍也趕到與之會合。在到達泗州後不久,童貫與高俅發生沖突。
童貫以勝捷兵三千扈從宋徽宗等人繼續南下,高俅以禁衛三千留在了泗州,名為“控扼淮津”。高俅於是以生病為由,回到了開封。
當時,隨從宋徽宗的童貫、梁師成壹夥人都被連坐誅殺,童貫被處死並梟首於開封,蔡攸也被欽宗下旨處死。高俅恰恰是因為提前離開了江南,沒有參與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反而使他得到了壹個比童貫、蔡攸等人幸運的下場,沒有遭到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