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是中國隋末至唐初時軍事家,李靖壹生征戰數十年,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壹步豐富了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著有《六軍鏡》《衛公兵法》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
李靖軍事思想
1.強調做好戰備,以應付突然事變:李靖認為,只有做好平時的戰備,才能臨機應變而立於不敗之地。他說:“若兵無先備則不應卒,卒不應則失於機,失於機則後於事,後於事則不制勝而軍覆矣。”
2.強調先謀而後戰:李靖指出:“夫決勝之策者,在科察將之材能,審敵之強弱,斷地之形勢,觀時之宜利,先勝而後戰,守地而不失,是謂必勝之道也。”倘若為將者不謀而戰,則無異於“驅蒼生而赴湯火,驅牛羊而啖狼虎”。
3.強調攻守之宜因情而定:對進攻與防守兩種基本作戰類型,李靖不僅以“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科勝而已”的論斷,揭示出攻守二者相反相成的辯證關系,而且進壹步闡明了攻守之宜因情而定的道理,闡發了“防禦持久”的戰略思想。他說,“兵之情雖主速,乘人之不及”,但在“敵將多謀,戎卒輯睦,令行禁止,兵利四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時,“則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其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