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是我國現行的現代歷法,屬於陰陽合歷,即陰歷和陽歷的合歷。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個月相變化為壹個月,參考太陽熱帶年作為壹年的長度,並增加了24個節氣並設置了閏月,以使平均歷年適應熱帶年。
農歷和陽歷在農歷中的融合形成了陰陽結合的方法。因為使用了“夏征”,它在古代被稱為李霞。2017 65438+2月9日是2017年10月22日。
農歷是繼1970之後使用的新歷法,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12個月,閏年為13個月。月份分為大月份和小月份,大月份為30天,小月份為29天,平均日歷月等於滿月。
朔天是農歷的第壹天,這意味著每個農歷月的第壹天必須是朔天。每個農歷月份都反映了壹個完整的月相變化周期,因此屬於陰陽歷的農歷部分。農歷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行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即回歸年周期,因此屬於陰陽歷的陽歷部分。
公歷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9月27日,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將采用國際上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公歷和公元紀年作為立法日歷,這意味著公歷。所謂公歷是指太陽繞地球公轉壹周所需的時間,也稱地球公轉壹周。每年的元旦是1,這是公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