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類:系統。美國的海爾uHome或Control4等集成智能家居系統通過物理布線或Zigbee無線通信將兼容的照明、視聽和安全電子設備連接到中央控制系統。這種整體方案功能齊全,用戶體驗統壹,但需要專業安裝,價格昂貴。國內廠商壹般選擇與房地產開發商合作,專註於前裝市場,但普及速度相對較慢。
第二類:平臺。全球壹線家電企業首先制定壹套軟件協議,將自己的產品接入壹個平臺,然後通過協議的開放讓其他廠商的產品加入其生態系統。三星電子
SmartHome和海爾的U+智能家居操作系統都是這個概念。三星從強勢的電視和手機起家,海爾則憑借白色家電的領先優勢進入市場。
第三類:是通過路由器/網關的方式切入,取代路由器這樣的熱門產品來降低進入家庭的門檻,占領家庭的數據入口,然後逐步整合其他產品。最近,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智能路由器。小米用小米智能家居樣板間高調展示了小米路由器的集成能力。
這四類是平臺思維,門檻高,周期長。大多數創業團隊和制造商選擇第四種策略:單品。把壹個單壹功能的產品做到極致,單壹突破進入家庭,然後逐步擴大產品線,嘗試整合其他產品。Nest(在Nest(被谷歌收購)之前)、Dropcam、BelkinWeMo、Smartthings、Hue、Ink Weather、Fantasy Smart、博聯、歐瑞博以及大多數家電公司和智能硬件制造商都在走這個產品方向。